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年龄、遗传、生育、激素、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腹部肿块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放疗等预后与分期等相关可通过遗传咨询检测、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生育计划预防。
一、卵巢癌的定义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产生卵子并分泌性激素。
二、卵巢癌的发病因素
1.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升高,绝经后女性相对更易患卵巢癌。
2.遗传因素: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这些突变基因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也高于普通人群。
3.生育因素:未生育、晚生育的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相对较高,而多次妊娠、哺乳可能对卵巢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激素因素: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另外,月经初潮过早、绝经延迟等也与卵巢癌发病存在一定关联。
5.生活方式:高脂肪饮食、肥胖等可能与卵巢癌发病有关,吸烟也被认为是卵巢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三、卵巢癌的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2.中晚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部肿块、腹水、消瘦、乏力等症状,若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还可能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肿瘤向周围组织转移或压迫盆腔静脉,可出现下肢水肿等表现。
四、卵巢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卵巢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等,是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能发现盆腔内的肿块情况。
CT及MRI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及腹腔内病变的范围、转移情况等,对肿瘤的分期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肿瘤标志物检测:CA125是卵巢癌较为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常明显升高,但某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HE4等标志物也可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
3.病理学检查:通过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获取卵巢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卵巢癌的金标准,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等。
五、卵巢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卵巢癌通过手术切除患侧附件、子宫及大网膜等组织,中晚期卵巢癌则需要尽可能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以达到肿瘤细胞减灭的目的。
2.化疗:常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卵巢癌的治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能抑制术后残留癌细胞的生长。
3.靶向治疗:针对卵巢癌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如PARP抑制剂等,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但靶向治疗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4.放疗:在卵巢癌治疗中应用相对较少,多用于局部复发肿瘤的治疗或配合手术、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六、卵巢癌的预后
卵巢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效果等因素相关,早期卵巢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往往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但总体来说,卵巢癌的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期随访和密切监测。
七、卵巢癌的预防
1.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有卵巢癌家族史或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应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密切监测、预防性卵巢输卵管切除等。
2.定期体检: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病变。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4.生育计划:适龄生育、母乳喂养等可能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划生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