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由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病变引起,面部肌肉运动障碍表现为眼裂以上面肌通常不受累、眼裂以下面肌有运动障碍;伴随症状有言语不清,若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还可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症状有差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缺血性起病较缓、出血性起病急,脑部肿瘤引起的症状逐渐加重,脑部外伤引起的有明确外伤史且症状依外伤程度而异。
一、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方面
上部面肌受累情况:眼裂以上的面部肌肉,如额肌、皱眉肌等通常不受累。这是因为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双侧额肌、皱眉肌等上部面肌。所以患者额纹一般存在,皱眉、抬眉动作可正常完成。例如,中枢性面瘫患者在试图皱眉时,双侧眉头都能正常皱起,与周围性面瘫有明显区别,周围性面瘫时上部面肌也会受累,出现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等表现。
下部面肌受累情况:眼裂以下的面部肌肉,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会出现运动障碍。患者患侧鼻唇沟变浅,这是因为支配鼻唇沟相关肌肉的神经传导出现问题。微笑或露齿动作时,患侧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而健侧口角向上歪斜较为明显。同时,患者鼓腮、吹口哨时,患侧因口轮匝肌瘫痪,气体容易从患侧口角泄漏。对于儿童患者,若发生中枢性面瘫,在进行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时,家长可明显观察到患侧无法有效完成动作,影响正常的面部表情和生理功能。在成年人中,这种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会影响日常的社交交流等活动,因为面部表情的正常展示对于人际沟通很重要。
二、伴随症状方面
言语功能相关症状:当面瘫影响到面部参与言语形成的肌肉时,可能会出现言语不清的情况。尤其是涉及到口唇周围肌肉运动障碍时,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比如,患者在说一些需要口唇精确运动的字词时,可能会出现发音模糊的现象。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发音学习,导致语言表达落后于同龄人。成年人则可能因为言语不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效率。
认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果中枢性面瘫是由脑血管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若为脑梗死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肢体无力、麻木,一侧肢体活动不灵,甚至意识障碍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脑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的风险较高,当出现中枢性面瘫时,更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其他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需要进一步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如果是脑部肿瘤引起的中枢性面瘫,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以及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等。
三、不同病因导致的症状差异方面
脑血管疾病引起:如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中枢性面瘫,起病相对较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中或休息时。患者可能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驱症状,如短暂的肢体麻木、无力等。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速脑血管的病变,当出现中枢性面瘫时,需高度警惕脑血管意外的可能。而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起病较急,常伴有头痛、血压升高等表现,多在活动中发病。
脑部肿瘤引起:脑部肿瘤导致的中枢性面瘫,症状会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加重。肿瘤是缓慢占位的过程,所以面瘫症状也是逐渐出现并加重。患者除了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外,会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上述的头痛、呕吐等,并且可能会出现视野缺损等情况,不同部位的肿瘤还可能有不同的定位症状,需要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脑部外伤引起:头部外伤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不同,症状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也不同。如果是轻度外伤,可能面瘫症状相对较轻;如果是重度外伤,可能同时伴有其他严重的颅脑损伤表现,如昏迷等。对于儿童头部外伤导致的中枢性面瘫,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因为儿童的颅脑组织相对娇嫩,外伤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