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异常(增高、正常或减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绝对值可能改变,淋巴细胞有相应变化,红细胞计数减少致血红蛋白水平多低于正常,血小板计数多数降低且有出血倾向,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参考值不同且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有别。
白细胞计数(WBC):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通常会出现明显异常,可表现为增高或减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增高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常明显升高,可高达100×10?/L以上;而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可低于正常。其意义在于,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是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或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反映。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在(5-12)×10?/L左右,成人则在(4-10)×10?/L左右。对于有白血病可疑症状的儿童和成人,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都需要进一步排查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Neut):在白血病时,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可能会有改变。比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患者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降低,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其数量和比例变化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骨髓微环境等因素相关。对于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意义类似,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和造血功能特点,对中性粒细胞变化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当儿童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异常时,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淋巴细胞(Lym):淋巴细胞在白血病中也有变化,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可占白细胞总数的50%以上。淋巴细胞的变化是白血病细胞克隆性增殖的结果,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细胞变化特点不同。年龄因素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儿童的淋巴细胞正常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在评估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变化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正常参考值的影响。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Hb)
红细胞计数(RBC):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例如,多数白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计数降低,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与白血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贫血可能越严重。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在(3.5-5.0)×1012/L左右,成人则在(3.5-5.0)×1012/L(女性)和(4.0-5.5)×1012/L(男性)左右。儿童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降低时,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活动耐力下降等更明显的表现,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贫血的耐受能力较差。
血红蛋白(Hb):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多低于正常,即出现贫血。贫血的程度可分为轻度(Hb90-120g/L)、中度(Hb60-90g/L)、重度(Hb30-60g/L)、极重度(Hb<30g/L)。不同类型的白血病贫血发生的机制不同,如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对于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白血病患者贫血时除了一般的贫血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要更积极地关注和评估贫血程度以采取相应措施。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PLT):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多数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病程中常出现血小板减少,可低于50×10?/L,甚至更低。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在(100-300)×10?/L左右,成人也是(100-300)×10?/L左右。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时,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的风险更高,因为儿童的血管较脆弱,且活动相对较多,更容易出现出血情况,所以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和管理要更加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