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腔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为鼻腔,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影像学检查无鼻窦黏膜增厚等表现,治疗先避过敏原,变应性鼻炎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非变应性鼻炎依类型治;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发病部位在头颅内围绕鼻腔的鼻窦,全身症状较明显,局部有鼻塞、脓涕、头痛等,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等改变,急性鼻窦炎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药物不佳可手术;儿童鼻炎鼻窦炎常见,要避过敏原,治疗选合适药物且慎用品,积极治防并发症;孕妇用药谨慎,鼻炎可先生理盐水冲洗,鼻窦炎需遵医嘱选影响小药物;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治鼻炎用鼻用减充血剂注意不良反应,治鼻窦炎用抗生素考虑肝肾功能。
一、发病部位
鼻炎: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包括鼻前庭、鼻腔黏膜等结构。
鼻窦炎: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位于头颅内,围绕在鼻腔周围。
二、症状表现
鼻炎:主要症状有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在白天、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流涕,清涕较多,若合并感染则可为脓涕;打喷嚏,阵发性喷嚏,数量较多;鼻痒,患者常感觉鼻腔内瘙痒不适。不同类型鼻炎症状有差异,例如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多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上述症状,血管运动性鼻炎可因温度变化、异味等因素诱发症状。
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周身不适等,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往往较成人更重;局部症状有鼻塞,脓涕多,不易擤尽,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感染时脓涕可从前鼻孔流出,后组鼻窦(后组筛窦、蝶窦)感染时脓涕可流向鼻咽部,从口吐出;头痛,不同鼻窦引起的头痛有其特点,如上颌窦炎常为前额部、面颊部疼痛,有晨起轻、午后重的特点;额窦炎多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完全消失,次日重复发作;筛窦炎头痛一般较轻,多为内眦部及鼻根部胀痛,可放射至头顶部;蝶窦炎疼痛多位于头顶中央或后枕部。
三、影像学检查
鼻炎:鼻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鼻窦黏膜增厚等鼻窦炎的典型表现,鼻腔黏膜可能有充血、肿胀等表现,但鼻窦结构多无异常。
鼻窦炎:鼻窦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积液、窦腔密度增高、窦壁骨质增生等改变,能清晰显示鼻窦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原则
鼻炎: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为变应性鼻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腔炎症反应,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等。非变应性鼻炎则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如血管运动性鼻炎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导致药物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等。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炎症水肿,鼻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改善鼻腔通气,促进鼻窦引流,同时可进行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开放鼻窦开口,改善鼻窦引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炎、鼻窦炎较为常见,儿童鼻炎中变应性鼻炎较多见,要注意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儿童鼻窦炎因解剖结构特点,鼻窦口相对宽大,感染后较易扩散,在治疗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且儿童鼻腔黏膜娇嫩,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要谨慎,避免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同时儿童鼻窦炎要积极治疗,防止影响面部发育及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孕妇:孕妇患鼻炎或鼻窦炎时,用药需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鼻炎治疗可优先考虑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鼻窦炎若病情需要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鼻炎、鼻窦炎患者,要注意其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鼻炎时,使用鼻用减充血剂要注意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治疗鼻窦炎时使用抗生素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