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药物可扩内耳血管增血供,糖皮质激素可抗炎免疫抑制;助听器可收集放大声音助感知,依听力损失程度选类型;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且药物及助听器无效、全身等状况评估合适、有恢复愿望者可人工耳蜗植入;要避免噪声暴露,合理饮食增维B族、锌等营养;还可进行听觉训练提声音感知分辨力、言语训练提言语理解表达力以助改善听力及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
(一)改善微循环药物
1.作用机制:老年性耳聋患者常存在内耳微循环障碍,改善微循环药物可通过扩张内耳血管、增加内耳血液供应来缓解症状。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其主要成分黄酮苷和萜类内酯等成分能够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对老年性耳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适用人群:一般老年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有出血倾向或正在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谨慎,因为银杏叶提取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二)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可减轻内耳的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由内耳炎症等因素引起的老年性耳聋可能有效。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内耳的炎性介质释放等发挥作用。
2.适用人群:老年患者中,无明显禁忌证(如严重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的可考虑使用,但要权衡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
二、助听器干预
(一)原理及类型
1.原理:助听器通过收集声音并放大,传递到患者的内耳,帮助患者感知声音。
2.类型:包括耳背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等。耳背式助听器功率较大,适合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老年患者;耳道式助听器体积较小,隐蔽性好,适合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老年患者。
3.适用人群:各种程度听力损失的老年患者均可考虑使用助听器,尤其是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听力评估来选择合适的助听器类型和功率等。
三、人工耳蜗植入
(一)适应人群及条件
1.适应人群:对于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老年性耳聋患者,经过充分的药物治疗和助听器干预无效后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一般年龄上没有绝对的上限,但需要评估老年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耳部局部情况等。
2.条件:需要患者有强烈的恢复听力的愿望,且内耳结构基本正常等。
四、生活方式调整
(一)避免噪声暴露
1.影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加重老年性耳聋的症状。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工厂车间、嘈杂的市场等高噪声环境中。如果无法避免,应佩戴耳塞等防护用品。
2.具体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安静的居住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噪声接触。例如,在看电视、听音乐时,将音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避免过高音量对听力造成进一步损害。
(二)合理饮食
1.营养成分作用: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锌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摄入。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2等对神经的营养有重要作用,锌元素有助于维持内耳的正常生理功能。老年患者可多吃瘦肉、鱼类、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如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耳部神经有保护作用;坚果富含锌等营养成分。
2.具体饮食建议: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每周吃几次鱼类,适量食用坚果等。例如,每天至少吃3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每周吃2-3次鱼类。
五、康复训练
(一)听觉训练
1.方法及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老年患者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分辨能力。例如,让患者听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尝试分辨和描述听到的内容。长期的听觉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患者的听力相关功能。
2.训练频率及方式:可以每周进行2-3次听觉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一般30分钟左右。训练可以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患者在家中在家人协助下进行简单的听觉分辨练习等。
(二)言语训练
1.目的及方法:帮助老年患者提高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言语训练包括听辨练习、复述练习、对话练习等。例如,让患者听简单的语句并复述,或者进行日常对话练习等。
2.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有一定言语交流需求的老年患者,通过言语训练可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