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手指康复包括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训练有被动运动(适用于偏瘫早期,家属协助,注意轻柔)、主动运动(有自主能力者,循序渐进,注意疲劳等)、功能性电刺激(各程度患者,注意皮肤等);物理因子治疗有红外线照射(大部分患者,注意防烫伤)、超声波治疗(有肿胀粘连等患者,注意避开金属内固定物等);作业治疗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所有患者,依实际能力调整,注意协助认知障碍者)、手功能作业训练(有针对性需求患者,选合适材料,注意皮肤等)。
一、康复训练
1.被动运动
适用人群:适用于偏瘫早期,患者自身无法主动运动手指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由家属协助进行。操作时家属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指,缓慢进行屈伸、外展内收等运动,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次。这样可以防止手指关节僵硬、挛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暴力引起疼痛和损伤。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力度,防止骨折等意外发生。
2.主动运动
适用人群:当患者有一定自主运动能力时可进行。年龄较轻、基础疾病控制良好的患者更易配合。例如让患者尝试用患侧手指抓握物体,从较大的物体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小的物品。开始时可能抓握不紧,随着训练可逐渐增加力量和准确性。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主动运动能激活神经肌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心率等变化,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3.功能性电刺激
适用人群:可用于各种程度偏瘫手指恢复的患者。对于行动不便、康复训练依从性差的患者可能更适用。通过电极片贴附在手指相关肌肉部位,给予低强度电流刺激,促使肌肉收缩,模拟正常的运动模式。一般每次刺激20-30分钟,每周3-5次。科学研究表明功能性电刺激能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治疗前要检查电极片粘贴部位皮肤情况,避免过敏等反应。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特殊电子设备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适用。
二、物理因子治疗
1.红外线照射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部分偏瘫手指康复患者。年龄较小的儿童需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用红外线灯照射患侧手指,距离约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组织修复。
注意事项:避免照射时间过长或距离过近导致皮肤烫伤。对于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温度感受,防止烫伤而患者不自知。
2.超声波治疗
适用人群:适合手指有肿胀、粘连等情况的偏瘫患者。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关节炎等疾病影响手指康复时可考虑。将超声波治疗头接触患侧手指皮肤,输出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周3-5次。超声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有助于手指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治疗时要注意避开金属内固定物等,防止产生不良效应。对于眼部等敏感部位附近的手指治疗要谨慎操作。
三、作业治疗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适用人群:所有偏瘫手指患者,尤其对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对于生活方式较规律、有一定自理需求的患者效果较好。例如让患者练习用患侧手指完成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增强手指的精细运动功能,使其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
注意事项:根据患者实际生活能力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训练时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在旁协助和指导,确保安全。
2.手功能作业训练
适用人群:针对手指功能恢复有针对性训练需求的患者。年龄较轻、康复意愿强的患者更能从该训练中获益。比如进行捏橡皮泥、编织简单物品等训练。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3-4次。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
注意事项:训练材料要适合患者手部力量和精细程度,避免因材料过难或过易影响训练效果和患者积极性。对于患有手部皮肤病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防止刺激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