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分急性和慢性,育龄妇女多见,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诊断,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外阴清洁等措施预防。
急性宫颈炎
病因:主要由性传播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也可由内源性病原体,如部分厌氧菌、需氧菌等感染所致。此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时也可能引发急性宫颈炎。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慢性宫颈炎
病因: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也可能是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入侵而引起感染;此外,卫生不良、雌激素水平低下、局部抗感染能力差等也可导致慢性宫颈炎。
症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也会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有的患者可有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或有息肉、裂伤、外翻、囊肿等表现。
宫颈炎的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育龄妇女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宫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所以宫颈炎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而青春期前和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宫颈局部抵抗力较强,宫颈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并非完全不会发生,青春期前若有阴道异物等情况也可能引发炎症,绝经期后若有宫颈损伤等也可能出现相关炎症表现。
性别因素
宫颈炎是女性特有的妇科疾病,男性一般不会发生宫颈炎,但男性可能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将病原体传播给女性,从而导致女性宫颈炎的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
性生活: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都会增加宫颈炎的发病风险。因为多个性伴侣会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性生活不卫生则容易将外界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感染宫颈。
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清洁,阴道内环境失衡,容易滋生病原体,增加宫颈炎的发生几率。例如长期不更换卫生巾、内裤等,会导致局部病原体繁殖。
阴道冲洗:过度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宫颈感染,从而增加宫颈炎的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
既往妇科手术史:如刮宫术、宫颈手术等,会对宫颈造成损伤,若术后恢复不佳或有感染情况,就容易引发宫颈炎。例如行人工流产手术后,如果发生宫腔感染,炎症可能蔓延至宫颈导致宫颈炎。
其他妇科炎症病史:如阴道炎,如果阴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上行感染至宫颈,引发宫颈炎。例如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长期不愈,就可能累及宫颈导致宫颈炎的发生。
宫颈炎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的外观,查看是否有红肿、糜烂、息肉等异常表现。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化验,可检测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以及判断阴道清洁度等情况。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筛查宫颈病变,通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涂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是否有异常。
HPV和TCT检查:HPV检查可检测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TC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能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如宫颈癌前病变等。
预防措施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固定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可降低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洗阴道。选择透气性好、舒适的棉质内裤,并勤换内裤。
避免过早性生活: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性生活会增加宫颈损伤和感染的机会,应避免过早开始性生活。
积极治疗妇科炎症:如果患有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应及时就医,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炎症上行感染至宫颈引发宫颈炎。
定期妇科检查:育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宫颈涂片、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炎及宫颈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