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药物分类及原理包括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鼻塞咽喉肿痛伴发热等)、减轻鼻充血药物(收缩鼻黏膜血管缓解鼻塞,单独鼻塞明显时选用)、清喉利咽药物(中成药通过成分起清喉利咽作用,针对单纯咽喉肿痛适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及考虑因素有一般人群需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休息,儿童人群饮水要少量多次、室内湿度适宜、保证充足休息,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包括孕妇用药需谨慎、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更细致、有基础疾病人群用药需谨慎及非药物干预关注自身基础疾病情况。
一、对症药物分类及原理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1.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能缓解鼻塞咽喉肿痛伴随的疼痛、发热等症状。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它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包括前列腺素E1、E2和PGE2),从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
2.适用情况:当鼻塞咽喉肿痛同时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时可考虑使用,如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相关症状。
(二)减轻鼻充血药物
1.作用原理:能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症状。比如伪麻黄碱,它可直接激动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鼻黏膜充血肿胀。
2.适用情况: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症状,单独鼻塞明显时可选用。
(三)清喉利咽药物
1.作用原理:一些中成药具有清喉利咽的作用,比如含有金银花、黄芩等成分的药物,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它们可以缓解咽喉肿痛。
2.适用情况:针对单纯咽喉肿痛较为适用,尤其对于因上火等引起的咽喉不适。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及考虑因素
(一)一般人群
1.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湿润咽喉,缓解咽喉肿痛,同时促进新陈代谢,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可分多次饮用。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宜的空气湿度可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
3.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一般成人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二)儿童人群
1.儿童饮水:儿童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根据年龄不同饮水量有所差异,一般婴幼儿每天约500-1000ml,学龄儿童约1000-1500ml。
2.儿童室内湿度:儿童呼吸道黏膜较为娇嫩,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可使用儿童专用加湿器,并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
3.儿童休息:儿童需要充足的休息,学龄前期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1-1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要睡眠10-12小时,要为儿童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1.用药注意:孕妇出现鼻塞咽喉肿痛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在孕期经评估风险后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而伪麻黄碱等药物可能对孕妇有一定影响,需避免自行用药。
2.非药物干预:同样需要多饮水、保证休息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等加重症状的因素,如花粉、刺激性气味等。
(二)老年人
1.用药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用药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时,需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非药物干预:老年人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休息等方面要更加注意,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左右较为适宜,休息时要注意体位,避免因鼻塞影响呼吸导致睡眠不佳。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1.用药注意: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含伪麻黄碱的药物时需谨慎,因为伪麻黄碱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可能会加重溃疡,应避免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2.非药物干预:这类人群在非药物干预时要更加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时要避免温度骤变等对心血管的刺激,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在休息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减少对消化道的压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