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合并鼻腔感染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有鼻腔局部的鼻塞、出血、疼痛等及全身的发热、乏力等;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看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通过鼻腔分泌物涂片及培养镜检和培养病原体;影像学检查中鼻内镜可直观观察鼻腔内部,鼻窦CT等可辅助诊断鼻腔感染累及鼻窦等情况。
一、临床表现观察
(一)鼻腔局部表现
1.症状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白血病合并鼻腔感染时鼻腔局部可能出现鼻塞,这是因为鼻腔内有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张口呼吸等,而成人可能会自觉鼻腔通气不畅。另外,还可能有鼻腔出血,白血病患者本身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功能异常,加上鼻腔感染导致黏膜脆弱,更容易出现鼻出血,儿童可能因不会表达而出现哭闹、面部擦拭血迹等情况,成人则可直接发现鼻腔有血迹或滴血等。还有鼻腔疼痛或瘙痒感,炎症刺激神经会引起相应感觉,不同人群对疼痛等的感知和表现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可能会频繁用手触碰鼻部等。
从病史角度看,如果患者有白血病病史,出现上述鼻腔相关症状时要高度警惕合并鼻腔感染的可能。
2.体征方面
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类似,但儿童因配合度问题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检查。还可能有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可能因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脓性分泌物等。有时能看到鼻腔内有糜烂、溃疡等改变,这些局部体征的出现提示鼻腔存在感染炎症。
(二)全身表现
1.感染相关全身症状
发热是常见表现,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合并鼻腔感染时容易出现发热。不同年龄人群发热特点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急骤,体温波动较大;成人发热相对较有规律,但总体都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还可能有乏力、寒战等表现,乏力是因为感染消耗身体能量等,寒战是机体应对发热的一种反应。
从白血病病史角度,本身白血病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一旦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要考虑合并鼻腔感染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相关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异常。白血病患者本身白细胞可能有异常,合并鼻腔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能进一步变化,比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常升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有变化等。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常规参考值不同,儿童和成人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正常范围有差异,需要依据相应年龄的参考值来判断是否异常。
血小板计数,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合并鼻腔感染时,鼻腔出血等情况可能导致血小板消耗进一步增多,所以血小板计数如果较基础状态下降更明显,也提示可能存在鼻腔感染相关情况。
(二)鼻腔分泌物涂片及培养
1.涂片检查
通过对鼻腔分泌物进行涂片,可镜检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不同年龄人群采集鼻腔分泌物的方法略有不同,儿童需要更轻柔操作以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如果发现有大量的致病菌等,有助于明确感染类型。
例如,发现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等,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判断是细菌性鼻腔感染等情况。
2.培养检查
进行鼻腔分泌物培养可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种类,以便针对性治疗。培养出相应的致病菌后,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等,确保培养结果准确。
三、影像学检查
(一)鼻内镜检查
1.检查情况
鼻内镜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鼻腔内部情况,能看到更细微的病变,如鼻腔深部的感染情况、有无脓肿形成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操作时要注意轻柔、准确。儿童可能需要在适当镇静等情况下进行检查,而成人一般可配合常规鼻内镜检查。
通过鼻内镜检查能清晰观察鼻腔黏膜病变程度、范围等,有助于发现白血病合并鼻腔感染的情况,比如是否有鼻腔黏膜的坏死、肉芽组织形成等特殊改变。
(二)鼻窦CT等检查
1.CT检查
对于怀疑鼻腔感染累及鼻窦等情况时,鼻窦CT可以辅助诊断。能看到鼻窦内是否有炎症改变,如黏膜增厚、积液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等,儿童更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通过鼻窦CT可以了解鼻腔感染是否扩散累及鼻窦等周围组织,对全面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