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疼痛方面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肠道症状包括便秘、腹泻、便血;还有性交痛以及累及膀胱时出现的尿频、尿急等症状,不同症状在发病情况和特点上各有不同。
一、疼痛症状
1.痛经
发病情况: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较为常见,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从年龄角度看,育龄期女性是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至生育年龄阶段,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痛经可能逐渐显现并加重。其发生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直肠周围种植,在月经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有关。
疼痛特点: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月经第一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整个经期。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部分患者疼痛程度较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安排,导致无法进行体力活动等。
2.非经期盆腔痛
发病情况:除了经期疼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非经期的盆腔痛。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状态,从而加重盆腔痛的症状。对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发生非经期盆腔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疼痛特点: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为隐痛、胀痛或坠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在月经间期也会间断出现,且可能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盆腔区域,包括直肠周围区域,患者可能会感觉盆腔有坠胀感,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性生活后,坠胀感可能会更加明显。
二、肠道症状
1.排便异常
便秘: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累及直肠,导致直肠蠕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便秘。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在月经周期中,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肠道功能的紊乱,使便秘症状更为明显。从年龄方面看,育龄期女性由于身体内分泌处于相对活跃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肠道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数天才能排便一次,同时可能伴有下腹部胀满不适。
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的敏感性增加,在一些因素的诱发下,如饮食不当(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可能会引起腹泻。腹泻的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但一般没有脓血便,不过需要与肠道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相鉴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来区分。
2.便血
发病情况:当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侵犯直肠黏膜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便血症状。这种情况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较为常见。对于有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便血的发生与异位内膜组织的周期性出血破坏直肠黏膜有关。在年龄方面,育龄期女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因为这个阶段子宫内膜的活性较强,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和出血相对更为活跃。
便血特点:便血的量一般较少,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引起便血的肠道疾病进行鉴别,如痔疮、结直肠肿瘤等。通过肛门指诊、结肠镜检查等可以明确便血的原因,排除其他肠道病变。
三、其他症状
1.性交痛
发病情况: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累及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在性生活时,由于阴茎的撞击等刺激,会引起疼痛。这种情况在有性生活的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性生活时的机械刺激会加重异位内膜组织周围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性交痛的发生。
疼痛特点:性交痛可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后出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甚至导致患者对性生活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夫妻关系。
2.尿频、尿急
发病情况: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膀胱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这种情况在疾病累及膀胱相关区域时发生。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相邻,异位内膜组织的侵犯容易波及泌尿系统。在年龄方面,育龄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的活跃性,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症状特点: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急是指有尿意时迫不及待需要排尿。但需要与泌尿系统的其他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相鉴别,通过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来明确是否是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膀胱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