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18-25岁左右人群易患的,由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致牙冠周围软组织炎症,病因有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及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有局部牙龈红肿、疼痛、盲袋溢脓及全身发热等,诊断靠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局部盲袋冲洗上药和全身抗感染,预防需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口腔检查。
一、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智齿通常在18-25岁左右萌出,此时人体的生理、免疫功能等处于相对特殊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
二、病因
1.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
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长度不足是导致智齿阻生的主要原因。阻生的智齿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盲袋内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且不易清洁,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横向阻生的智齿,其与邻牙之间形成的盲袋空间狭小,更易积聚污垢。
对于女性来说,在青春期、月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敏感性等,使得智齿萌出过程中更易发生冠周炎相关的炎症反应;而长期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增加了智齿冠周炎发生的风险。有智齿阻生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智齿冠周炎的概率比无阻生史的人群高很多。
2.细菌感染
口腔内存在多种细菌,当盲袋内环境适宜时,细菌大量繁殖,主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牙龈红肿: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充血、肿胀,严重时可波及邻牙的牙龈。比如下颌智齿冠周炎时,下颌磨牙后区的牙龈明显红肿。
疼痛:初期可能是轻微的胀痛,随着炎症加重,疼痛逐渐加剧,可表现为跳痛、持续性疼痛,甚至影响咀嚼和吞咽。在进食时,食物触及患处会使疼痛明显加重。
盲袋溢脓:当盲袋内感染化脓时,可从盲袋内挤出脓性分泌物。
2.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青少年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调节相对不够成熟,发生全身症状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不易控制。
四、诊断
1.口腔检查
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智齿周围牙龈红肿,有触痛,盲袋可有脓性分泌物。通过口腔视诊和触诊可以初步判断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智齿萌出较晚,一般在18岁以后才开始萌出,所以儿童时期较少发生智齿冠周炎;但如果有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智齿阻生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需要仔细鉴别。
2.影像学检查
X线片或曲面体层片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智齿的生长方向、位置以及与邻牙、颌骨的关系,对于诊断智齿阻生和判断炎症累及的范围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盲袋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在盲袋内放入碘甘油等药物,以消炎、收敛。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盲袋冲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牙龈组织;对于妊娠期女性,冲洗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因刺激引起宫缩等不良后果。
局部上药:在盲袋冲洗后,可放置抗菌药物,如碘制剂等,以控制炎症。
2.全身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要注意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相关过敏的抗生素。
六、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尤其是智齿周围的区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老年人,由于口腔肌肉功能下降等原因,更要注意口腔清洁,可以使用电动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
2.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智齿阻生等问题,以便早期处理。青少年时期就可以开始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了解智齿的萌出情况;对于有家族智齿阻生遗传倾向的人群,更要加强定期检查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