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进行口腔检查与影像评估,关注不同年龄患者情况及有基础病史者,向患者沟通解释手术相关事宜;手术包括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切开牙龈、根据情况去骨或分牙、拔除智齿、缝合创口;术后要护理创口,注意疼痛肿胀管理、饮食,安排患者按时复诊,儿童患者需家长配合关注相关情况。
一、术前准备
1.口腔检查与影像评估
医生会通过口腔视诊初步了解智齿未完全萌出的情况,同时拍摄口腔X线片(如曲面体层片等),以清晰显示智齿的位置、方向、与邻牙及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影像评估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颌骨仍在发育,智齿的发育情况和位置变化需更密切关注;成年人则重点观察智齿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若患者有吸烟习惯,术前需告知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创口愈合;若患者近期有熬夜、作息不规律等情况,需建议调整作息,以提高身体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2.患者沟通与心理准备
向患者具体分析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其了解手术,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成年患者,要充分尊重其知情权,让其清楚手术的各个环节。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根据智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用的有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尽量减少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
2.切开牙龈
用手术刀片切开覆盖在未完全萌出智齿表面的牙龈组织,暴露智齿的部分牙冠或整个牙冠。切开时要注意切口的位置和长度,避免损伤过多的牙龈组织,以利于术后创口的愈合。对于不同萌出程度的智齿,切口的设计会有所差异,如近中阻生的智齿,切口设计需考虑如何更好地暴露智齿。
3.去骨或分牙(根据情况)
如果智齿被骨组织或邻牙阻挡,无法直接完整拔除,可能需要去除部分阻挡的骨组织(去骨)或将智齿分成若干部分后分别拔除(分牙)。例如,对于完全骨埋伏阻生的智齿,可能需要去除部分牙槽骨以暴露智齿;对于与邻牙紧密相邻的智齿,可能需要将其分成牙冠和牙根等部分分别取出。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邻牙和周围重要结构。
4.拔除智齿
在去骨或分牙后,将智齿完整拔除。对于儿童患者,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对颌骨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成年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将智齿拔除。
5.缝合创口
拔除智齿后,对牙龈创口进行缝合,以促进创口的愈合。缝合时要注意缝合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不利于创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缝合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组织反应等因素。
三、术后处理与注意事项
1.术后创口护理
告知患者术后咬紧棉球30-40分钟以止血。术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触碰创口,防止出血和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看护,防止其用舌头舔创口或吸吮创口等不良行为。
术后可在创口部位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时间一般为每次15-20分钟,间隔2-3小时一次。不同年龄患者冷敷的注意事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
2.疼痛与肿胀管理
一般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肿胀,可根据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对于儿童患者,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疼痛缓解方法,如安抚等;对于成年患者,若疼痛较为明显可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肿胀一般在术后2-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要让患者了解这一过程。
3.饮食注意
术后建议患者进食温凉、soft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防止刺激创口。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年患者也要注意饮食对创口愈合的影响。
4.复诊安排
告知患者按时复诊,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复诊,检查创口愈合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提醒家长按时带其复诊,密切关注创口愈合和颌骨发育情况;成年患者则要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复诊,确保创口顺利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