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闭经包括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后等正常生理状态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闭经有下丘脑性(因精神应激、体重下降、运动、药物等致闭经)、垂体性(垂体梗死、肿瘤引发)、卵巢性(卵巢早衰、功能性肿瘤导致)、子宫性(宫腔操作致Asherman综合征引起)等不同原因,治疗上下丘脑性闭经调整生活方式等,垂体性闭经依情况补充激素或手术等,卵巢性闭经补充雌激素或手术,子宫性闭经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等,特殊人群中青春期闭经需关注生活方式,育龄期要评估生育相关因素,绝经期闭经出现异常出血需警惕内膜病变。
一、闭经的原因
(一)生理性闭经
1.青春期前:女性在青春期前,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会有月经来潮,属于正常生理状态。
2.妊娠期:妊娠期间,为适应胚胎发育及维持妊娠,卵巢停止排卵,子宫内膜不再周期性脱落,出现闭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哺乳期:产后哺乳期,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闭经,属于正常生理阶段表现。
4.绝经期后: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卵泡不再发育和排卵,出现闭经,是机体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生理改变。
(二)病理性闭经
1.下丘脑性闭经
精神应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忧虑等精神应激状态,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功能,进而导致闭经,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女性可能出现此类情况。
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过度节食、运动量过大等导致体重急剧下降,体脂过低会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引起闭经;神经性厌食患者因严重营养不良,也可出现闭经。
运动性闭经:长期剧烈运动,如长跑运动员等,机体应激状态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闭经。
药物性闭经: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避孕药等,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引起闭经,停药后部分患者可恢复月经。
2.垂体性闭经
垂体梗死:常见于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缺血性坏死,即席汉综合征,可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出现闭经等一系列症状。
垂体肿瘤:垂体肿瘤可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泌乳素瘤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排卵,引起闭经。
3.卵巢性闭经
卵巢早衰:女性在40岁前卵巢功能过早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卵泡耗竭,出现闭经,常伴有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
卵巢功能性肿瘤:如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等,可分泌雄激素或雌激素,干扰卵巢正常功能,导致闭经。
4.子宫性闭经
Asherman综合征:多因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引起闭经,常伴有周期性下腹痛。
二、闭经的治疗
(一)生理性闭经治疗
生理性闭经属于正常生理状态,无需特殊治疗,针对妊娠期、哺乳期闭经,做好孕期及哺乳期保健即可;绝经期后闭经若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等改善症状,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及个体情况。
(二)病理性闭经治疗
1.下丘脑性闭经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如恢复正常体重、减少运动量等,对于因精神应激引起的闭经,需进行心理疏导。停用相关药物后,部分患者月经可恢复。
2.垂体性闭经治疗
垂体梗死引起的闭经,需根据垂体功能减退的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垂体激素;垂体肿瘤则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等采取药物治疗(如泌乳素瘤可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或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
3.卵巢性闭经治疗
卵巢早衰患者可补充雌激素,如雌二醇等,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但需注意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及风险。卵巢功能性肿瘤则需根据肿瘤情况采取手术等相应治疗。
4.子宫性闭经治疗
Asherman综合征需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可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次粘连,并给予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闭经需关注是否因体重异常、过度运动等因素引起,应合理调整生活方式,若闭经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
育龄期女性:对于有妊娠计划或出现异常闭经的育龄女性,需详细评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及子宫情况,排查是否存在影响生育的病理性因素。
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后闭经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子宫内膜活检等,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