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按摩针对攒竹穴、鱼腰穴、阳白穴、四白穴、迎香穴有不同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按摩时需注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儿童按摩要轻柔,女性化妆后按摩需注意清洁相关部位,按摩应在安静舒适环境且注意面部保暖,有面部破损感染或严重基础病史者要避开或遵医嘱。
一、面部肌肉按摩部位及方法
(一)攒竹穴
1.位置:位于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攒竹穴,然后做环形揉动,每次揉动10-15秒,可双侧同时进行。从神经肌肉调节角度,刺激攒竹穴能够对眼部周围神经肌肉产生影响,有助于改善面瘫引起的眼部肌肉相关问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神经传导通路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神经传导的正常化。
(二)鱼腰穴
1.位置:在眉毛的正中间。
2.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鱼腰穴,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持续5-8秒,可重复操作5-10次。鱼腰穴对面部表情肌的神经肌肉控制有调节作用,通过按摩该穴位,能促进面部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发现按摩鱼腰穴可以增加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为肌肉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阳白穴
1.位置: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上1寸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地按揉阳白穴,按揉时方向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按揉1-2分钟。阳白穴与面部的神经支配有密切联系,按摩此穴有助于调整面部神经的功能状态,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能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对面瘫导致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有改善作用,有研究显示长期按摩阳白穴可促进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加快。
(四)四白穴
1.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压四白穴,按压后做小幅度的环形揉动,每次揉动10-15次。四白穴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按摩该穴位能够调节面部神经的兴奋性,改善面部肌肉的张力,对面瘫患者面部肌肉的运动恢复有帮助,研究发现按摩四白穴可以增强面部肌肉的收缩能力,这可能与神经对肌肉的支配改善有关。
(五)迎香穴
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2.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揉双侧迎香穴,按揉的力度以穴位有微微的胀痛感为度,每次按揉3-5分钟。迎香穴与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相关,按摩此穴可以促进面部的气血运行,改善神经的营养供应,对于面瘫引起的面部感觉和运动障碍有改善作用,有临床观察发现按摩迎香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面瘫患者面部的麻木感,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面瘫时进行按摩需格外轻柔,因为儿童的面部皮肤和肌肉比较娇嫩。例如对于婴幼儿面瘫,按摩力度要控制在最小舒适范围内,避免因按摩力度过大造成儿童面部组织损伤。这是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的,其面部神经、肌肉等组织发育尚不完善,过度的按摩刺激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2.成年人:成年人相对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按摩力度,但也需根据个体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一般以自身感觉酸胀但无明显疼痛为合适力度。
(二)性别因素
通常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按摩特殊差异,但女性如果化妆后进行按摩,需注意避免化妆品进入眼、口等部位,按摩前可适当清洁面部相关区域。男性在按摩时一般无特殊需要额外注意的性别相关事项,但同样要关注按摩力度等情况。
(三)生活方式
1.日常活动:按摩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按摩前后要注意面部的保暖,避免受风着凉,因为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较为敏感,受风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按摩后不要立即到风口处停留。
2.其他:如果面瘫患者同时有其他生活方式相关问题,如长期熬夜等,在按摩的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面瘫的恢复,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神经肌肉的修复过程。
(四)病史因素
如果面瘫患者有面部皮肤破损、感染等病史,按摩时要避开破损感染部位。例如面部有皮疹、溃疡等情况,不能在这些部位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和感染。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按摩时要注意按摩力度和时间,避免因按摩导致血压升高等情况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操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础病史评估按摩的安全性和合适的操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