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流鼻血原因众多不一定是白血病,局部因素有鼻外伤、鼻腔炎症、鼻腔异物等,全身因素包括发热性疾病、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等;白血病流鼻血有伴皮肤瘀点瘀斑等特点,诊断需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经常流鼻血要采取正确止血方法并及时就医,医生据情况处理,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经常流鼻血不一定是白血病
经常流鼻血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众多,并不一定就是白血病。
(一)局部因素
1.鼻外伤:比如孩子玩耍时不慎撞到鼻子,或者用力挖鼻孔等,都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和血管,导致流鼻血,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儿童较为常见,因为儿童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鼻外伤相关的流鼻血情况。
2.鼻腔炎症
鼻炎:急慢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鼻痒、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外,也常伴有流鼻血现象,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更易罹患过敏性鼻炎进而出现流鼻血情况。
鼻窦炎:鼻窦炎症也可能累及鼻腔黏膜,引发流鼻血,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鼻窦炎,但儿童的鼻窦结构和免疫功能特点使其相对更易受鼻窦炎影响出现流鼻血。
3.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孩子将小玩具、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异物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黏膜糜烂、出血。
(二)全身因素
1.发热性疾病:当人体发热时,体温升高会使鼻腔黏膜血管扩张,同时发热可能导致全身凝血功能发生变化,容易出现流鼻血。比如感冒发热时,很多人会有流鼻血的表现,各个年龄段均可因发热性疾病出现流鼻血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感染等导致发热性疾病进而流鼻血。
2.高血压:中老年人常见,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会使鼻腔血管压力增高,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
3.血液系统疾病:除白血病外,还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流鼻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流鼻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导致血小板等减少,引起流鼻血。不同血液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童和成人中都有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流鼻血。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人,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情况,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如果存在不良饮食习惯,更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相关的流鼻血。
二、白血病导致流鼻血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白血病流鼻血特点
白血病患者流鼻血往往可能伴有其他表现,比如同时有皮肤瘀点、瘀斑,这是因为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同时白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浸润血管等,除了流鼻血外,还可能出现贫血(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发热(反复低热或高热)等症状。但需要注意,仅凭流鼻血不能诊断白血病,很多其他良性疾病也会引起流鼻血。
(二)白血病的诊断
如果怀疑是白血病导致的流鼻血,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等变化,从而明确是否患有白血病。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骨髓穿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进行骨髓穿刺时需要更多的安抚和家长的配合,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等要求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经常流鼻血的应对及建议
如果经常流鼻血,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如坐直身体,头部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拍打额头和颈部。然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流鼻血的原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局部因素引起的,会针对鼻腔局部的问题进行治疗,如处理鼻外伤、治疗鼻腔炎症等;如果考虑是全身因素引起的,会进一步检查明确全身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儿童经常流鼻血的情况,家长要更加留意,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等,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排除严重疾病的可能。对于老年人经常流鼻血,要注意监测血压等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