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分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突然起病、症状短可恢复,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受累表现不同,脑梗死发病较缓症状数小时或天达高峰有多种常见症状且不同年龄、有高血压病史者表现有别;出血性的脑出血多活动中突然起病进展快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且不同部位出血表现异,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有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有动脉瘤病史者复发风险高。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般表现:多突然起病,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常见症状有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表现为手部、面部或腿部的无力、沉重感或感觉减退,比如患者突然发现拿东西拿不住,一侧面部感觉麻木等;也可出现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还可能有言语不清,表现为说话不流利、含混不清等;另外,眩晕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
不同血管受累的表现:如果是颈内动脉系统TIA,除上述一般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这是因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的眼部相关区域缺血导致;如果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除眩晕外,还可能出现复视(看东西重影)、吞咽困难、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等,例如患者行走时左右摇晃,难以保持平衡。
2.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病较TIA缓慢,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常见症状有偏瘫,即一侧肢体力量减弱或完全不能活动,比如患者一侧手臂无法抬起,下肢行走困难;偏身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身体的感觉减退、消失或异常感觉,如对疼痛、温度等感觉不灵敏;偏盲,即视野缺损,一侧眼睛看东西不完整;失语,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分为运动性失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意义,也听不懂别人说话)、命名性失语(能说出物品用途,但叫不出名称)等;意识障碍,严重脑梗死时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能很快陷入昏迷状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除上述成人常见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发育迟缓等问题;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可能更复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发生时症状可能因血压波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症状
1.脑出血
一般表现:多在活动中突然起病,病情进展较快。常见症状有头痛,多为剧烈头痛,程度较严重,这是因为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等结构引起;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意识障碍,轻者可为嗜睡、昏睡,重者可出现昏迷,例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诱发脑出血,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脑梗死类似,也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但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能更突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表现: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部位,典型表现为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如果出血量大,可出现意识障碍;脑叶出血,不同脑叶出血表现不同,额叶出血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偏瘫等;颞叶出血可能出现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等;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眩晕、呕吐、共济失调,患者站立和行走不稳,严重时可因脑干受压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对于儿童小脑出血,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等因素,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其颅内压变化等情况;老年患者脑出血后恢复更慢,且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风险更高,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典型表现:突发剧烈头痛,如同“炸裂样”头痛,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引起;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为颈项强直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重者昏迷;也可出现眼部症状,如眼底出血等;还可能有癫痫发作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患者由于反应相对迟钝,头痛等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鉴别。有动脉瘤病史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再次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