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包括潜伏期和活跃期,第二产程是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第三产程是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分娩过程中有孕妇和胎儿的生理变化及应对,还有医疗监护,包括孕妇生命体征监护(胎心、血压)和产程进展监护(肛门或阴道检查),需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应对和监护措施保障分娩顺利及母婴安全。
一、分娩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产程
1.潜伏期: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至3cm,初产妇潜伏期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8-16小时,经产妇相对较短。此阶段子宫收缩间隔逐渐缩短,强度逐渐增加,孕妇会感觉下腹部阵痛,疼痛间隔可能从最初的10-15分钟逐渐缩短至5-6分钟甚至更短,同时伴有宫颈管逐渐消失、宫口扩张。
2.活跃期:宫口从3cm扩张至10cm,活跃期又可分为加速期(宫口扩张3-4cm)、最大加速期(宫口扩张4-9cm)和减速期(宫口扩张9-10cm)。活跃期初产妇约需4小时,经产妇较快。此阶段宫缩更加频繁且强烈,宫口扩张速度加快,孕妇阵痛感加剧,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腰酸、排便感等。
(二)第二产程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但也有长达1小时的情况。此阶段孕妇会有强烈的排便感,需在宫缩时用力屏气,促使胎儿通过产道。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加,每次宫缩时孕妇会配合用力,将胎儿向产道外推送,胎儿头部先露时,会逐渐通过宫颈、阴道,最终娩出。
(三)第三产程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一般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胎儿娩出后,子宫会继续收缩,使胎盘剥离并排出。胎盘剥离时孕妇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之后医生或助产士会将胎盘取出,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
二、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应对
(一)孕妇的生理变化与应对
1.子宫收缩:子宫收缩是分娩的主要动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孕妇应配合宫缩进行呼吸,如在宫缩开始时缓慢深吸气,宫缩最强时保持呼吸或短促呼吸,宫缩间歇时放松身体。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根据宫缩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呼吸和用力方式,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等不良情况;对于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要更加注重宫缩时的体力保存,合理分配体力用于宫缩时的用力。
2.体力消耗与补充:整个分娩过程会消耗孕妇大量体力,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可适当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清淡的汤面等,以补充能量;进入第二产程时,由于需要用力,不宜再大量进食,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来保持体力。对于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分娩过程。
(二)胎儿的变化及适应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会经历产道的挤压等变化。随着产程进展,胎儿头部逐渐适应产道的形状,通过颅骨的轻度重叠来缩小头部体积以顺利通过骨盆。在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时,要确保胎儿能够顺利通过各产道径线,对于胎位异常的胎儿,如臀位等,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助产措施来保障胎儿安全娩出。对于有胎儿窘迫风险的胎儿,如胎心异常等情况,要密切监测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情况,必要时及时采取剖宫产等干预措施。
三、分娩过程中的医疗监护
(一)孕妇生命体征监护
1.胎心监护: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持续监测胎心,通过胎心监护仪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正常胎心为110-160次/分钟。如果胎心出现异常,如胎心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变孕妇体位、给予吸氧等,对于情况严重的可能需要尽快结束分娩。
2.血压监护: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孕妇,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分娩过程中孕妇的疼痛、用力等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过高的血压可能会引发子痫等严重并发症,过低的血压也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需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分娩方式和处理措施。
(二)产程进展监护
通过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来监测宫口扩张程度、胎头下降位置等产程进展情况。肛门检查一般在宫口扩张3cm后进行,可了解宫颈管消退情况、宫口扩张程度和胎先露位置等;阴道检查需在严格消毒下进行,能更准确地判断产程进展,但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要谨慎操作。对于初产妇产程较长的情况,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出现滞产等情况;经产妇产程较短,要做好随时分娩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