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手术常见类型有鼓膜切开术(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膨出明显等情况,操作是耳部消毒后在鼓膜前下象限做切口排脓)、鼓膜置管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病程长等情况,先切开鼓膜再置通气管)、乳突根治术(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等,要去除病变组织等);术前需患者做一般检查和耳部准备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术后要耳部护理、疼痛管理、饮食护理,还需注意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相应处理,且具体操作和事项因病情、年龄等不同医护需精准操作护理。
鼓膜切开术
适用情况:常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鼓膜膨出明显,经一般治疗无明显好转,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时。
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耳部常规消毒,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做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排出中耳内的脓液。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需更加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婴幼儿由于耳部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力度和角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鼓膜置管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腺样体肥大导致中耳积液不易排出的患者。
操作步骤:先进行鼓膜切开,然后将通气管置入鼓膜切口处。通气管可保持中耳通气引流,改善中耳负压状态。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通气管放置位置正确,避免移位。对于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观察通气管情况,防止其过早脱出或发生堵塞等情况。儿童的外耳道较窄,皮肤娇嫩,术后护理需要更加细致,避免外力碰撞耳部导致通气管异常。
乳突根治术
适用情况: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病变已破坏乳突骨质、鼓室及鼓窦,有严重耳流脓、听力下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耳部消毒后,切开乳突表面皮肤和骨膜,去除乳突内的病变组织,包括病变的骨质、胆脂瘤等,扩大乳突腔和鼓窦,使中耳病变组织充分引流。然后处理鼓膜及鼓室病变,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要彻底清除胆脂瘤及其周围的病变组织。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重要结构,如面神经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的差异,在操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操作方式。例如,儿童的面神经位置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更加精准地辨别和保护。
中耳炎手术的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因为儿童的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术前需要保证其营养良好,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耳部准备:术前清洁外耳道,去除耵聍等异物,防止术中污染。对于有感染的患者,需要先控制感染,待炎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再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术前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要向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
中耳炎手术的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耳部护理:保持耳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防止感染。密切观察耳部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防止其用手搔抓耳部,避免外力碰撞耳部导致伤口裂开或通气管移位等情况。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儿童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要更加关注其疼痛表现,可采用安抚等非药物方法辅助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安全有效的止痛药物。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应。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少量出血可通过压迫等方法止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就医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出血性休克的可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感染:若出现耳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感染表现,要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感染迹象,要尽早处理。
中耳炎手术的具体操作和相关事项会因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在手术前后都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