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包括分娩前准备、过程、产后护理与注意事项及分娩中并发症及应对,分娩前需做好心理和身体准备,分娩过程分三个产程,产后要护理产妇和新生儿,还需应对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分娩前心理上要放松积极了解过程减恐惧、生活上保休息戒不良习惯,身体上注意清洁护理、适当运动依病史准备,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时长较经产妇长需按指导呼吸调整,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时较经产妇长要宫缩时用力屏气,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时短要检查胎盘胎膜等,产后要观察产妇子宫收缩出血等、保会阴清洁、保证营养摄入依年龄恢复不同,新生儿要评Apgar分、保呼吸道通畅、保暖、观察吃奶精神等防感染,产后出血是常见并发症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500ml为产后出血有高危因素要提前准备应对,胎儿窘迫分娩中可现胎心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如改体位吸氧等必要时剖宫有妊娠高血压等病史风险高要密切监测。
一、分娩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孕妇应保持放松、积极的心态,可通过参加孕妇课堂等方式了解分娩过程,减轻对分娩的恐惧。研究表明,心理状态良好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能更好地配合,产程相对更顺利。不同年龄的孕妇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不同,年轻孕妇可能相对更易接受新信息来调整心态,而高龄孕妇可能因对分娩风险的担忧更容易产生焦虑,此时家人的陪伴和专业心理疏导很重要。
生活方式上,临近分娩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需在分娩前戒除,因为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影响分娩过程和胎儿健康。
2.身体准备
孕妇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做好会阴部的清洁护理。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产前运动,如散步等,有助于增强体力和肌肉力量,利于分娩。不同病史的孕妇身体准备有所差异,如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需严格控制血糖在稳定范围,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安全;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则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合适的身体准备活动。
二、分娩的过程
1.第一产程
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初产妇宫颈较紧,宫口扩张较慢,可能需11-12小时;经产妇宫颈较松,宫口扩张较快,可能需6-8小时。宫缩是该产程的主要特征,孕妇会感觉腹部有规律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此时孕妇应按照助产士的指导进行呼吸调整,如深呼吸来缓解疼痛,配合宫缩用力。
2.第二产程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此阶段孕妇要在宫缩时用力向下屏气,协助胎儿娩出。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胎心等情况,确保胎儿安全。
3.第三产程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一般需5-15分钟。胎盘娩出后,医生会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观察阴道出血情况等。
三、分娩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产妇护理
产后需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一般会有少量阴道出血,称为恶露。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卫生巾。产妇身体较为虚弱,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同年龄产妇产后恢复有所不同,年轻产妇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休息,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高龄产妇产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更要注重营养和休息。
2.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会立即进行Apgar评分,评估其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和反射等情况。要注意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新生儿需注意保暖,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包裹的厚度。同时,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同性别新生儿在护理上基本相同,但要注意避免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护理新生儿前后要洗手等。
四、分娩中的并发症及应对
1.产后出血
是分娩较常见的并发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即为产后出血。常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医护人员会迅速采取措施,如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促进子宫收缩来减少出血。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等,在分娩前医生会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产后出血情况。
2.胎儿窘迫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出现窘迫情况,表现为胎心异常等。一旦发现胎儿窘迫,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变孕妇体位、给孕妇吸氧等,必要时可能需尽快终止分娩,如进行剖宫产等。有妊娠高血压等病史的孕妇,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分娩过程中需更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