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不通气的原因包括鼻黏膜肿胀(非感冒时过敏因素致鼻黏膜变态反应、血管运动性鼻炎因自主神经紊乱等诱发)、鼻腔异物(儿童易塞入异物致鼻黏膜炎症反应及阻塞)、鼻部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因先天发育或后天外伤致鼻腔狭窄及刺激鼻黏膜,鼻息肉因慢性炎症等刺激形成增生阻塞鼻腔)、全身性疾病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鼻黏膜黏液性水肿,干燥综合征致鼻黏膜分泌减少及炎症)、其他因素(环境空气污染刺激鼻黏膜,长期吸烟损伤鼻黏膜纤毛及致充血水肿)。
一、鼻腔结构及黏膜相关原因
(一)鼻黏膜肿胀
1.非感冒状态下的诱因
过敏因素:当接触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鼻黏膜会发生变态反应。以花粉过敏为例,花粉颗粒被吸入鼻腔后,会激活鼻黏膜中的免疫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鼻黏膜肿胀,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过敏体质人群中更为常见,不同季节的花粉传播特点会影响发病的时间和程度,例如春季的杨树、柳树花粉,秋季的蒿属花粉等。
血管运动性鼻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发血管运动性鼻炎,如温度变化(突然冷热刺激)、刺激性气味(油烟、香水等)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温度变化时,鼻黏膜血管会出现反射性的收缩或扩张,当扩张时就会导致鼻黏膜肿胀,影响鼻腔通气。例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温度的骤变可能瞬间引起鼻子不通气。
(二)鼻腔异物
1.常见于儿童群体
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体塞入鼻腔,如小珠子、小玩具零件等。异物长期存留在鼻腔内,会引起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同时异物本身也会阻塞鼻腔通道,造成鼻子不通气。而且异物还可能刺激鼻黏膜分泌增多,进一步加重鼻腔的堵塞情况。比如3-5岁的儿童,在玩耍时不慎将小物件塞入鼻腔,若未及时发现取出,就会出现长时间的鼻子不通气现象。
二、鼻部结构异常原因
(一)鼻中隔偏曲
1.先天性与后天性因素
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鼻中隔发育异常所致。而后天性鼻中隔偏曲可能由鼻部外伤引起,如鼻骨骨折等。鼻中隔偏曲的部位会导致鼻腔一侧狭窄,另一侧相对宽阔,但狭窄侧的鼻阻力增大,引起鼻子不通气。而且偏曲的鼻中隔还可能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容易充血、水肿,加重鼻塞症状。例如有鼻部外伤史的人群,发生鼻中隔偏曲的概率相对较高,长期的鼻中隔偏曲会影响正常的鼻腔通气功能。
(二)鼻息肉
1.发病机制与影响
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鼻窦炎等炎症反复刺激鼻黏膜)、变态反应等。鼻息肉是鼻腔内的良性增生组织,会逐渐阻塞鼻腔空间,引起鼻子不通气。随着鼻息肉的增大,鼻塞症状会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例如慢性鼻窦炎患者,如果炎症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并发鼻息肉,进而出现明显的鼻子不通气情况。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率降低,鼻黏膜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甲状腺激素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鼻黏膜的正常状态有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鼻黏膜代谢异常,引起鼻黏膜肿胀,导致鼻子不通气。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患者除了鼻子不通气外,还可能伴有怕冷、乏力、皮肤干燥等全身症状。
(二)免疫系统疾病
1.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包括唾液腺和泪腺,同时也可累及鼻黏膜等外分泌腺。患者鼻黏膜分泌减少,变得干燥,而且可能伴有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腔狭窄,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干燥综合征患者还常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病情可能会缓慢进展,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污染物会刺激鼻黏膜,引起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和损伤,导致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进而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生活的人群,患鼻部不适的概率相对较高,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鼻子不通气的严重程度。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鼻黏膜的纤毛功能,影响鼻黏膜的正常清洁和防御功能。同时,吸烟还会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增加鼻子不通气的发生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其鼻黏膜的健康状态往往较差,更容易出现鼻腔通气不畅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