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及腹腔镜检查等多方面。年龄、病程、症状可辅助初步判断良恶性,妇科检查可观察肿瘤质地、活动度及盆腔内情况,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显示肿瘤形态等,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腹腔镜可直接观察并活检。儿童、妊娠期女性、绝经后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恶性比例高,妊娠期需综合评估,绝经后恶性可能大。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儿童及青少年卵巢肿瘤多为恶性,而绝经后女性卵巢肿瘤恶性可能性大;育龄期女性卵巢肿瘤良恶性均有,但良性相对多见。例如,青春期前女孩卵巢肿瘤约60%为恶性,而生育年龄女性卵巢肿瘤约20%为恶性。
2.病程:良性肿瘤病程一般较长,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病程短,生长迅速。如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可能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现腹部包块逐渐增大,而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短期内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重,包块迅速增大。
3.症状:良性卵巢肿瘤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恶性卵巢肿瘤常伴有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水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月经紊乱等内分泌症状。
二、妇科检查
1.肿瘤质地与活动度:良性卵巢肿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质地多为囊性;恶性卵巢肿瘤多为双侧,表面不光滑,固定,质地硬,常伴有实性成分。比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囊性肿物,活动度佳,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多为双侧,固定,实性或囊实性。
2.盆腔内情况:良性肿瘤一般不伴有腹水,恶性肿瘤常可触及腹水征,三合诊检查时可发现盆腔内有结节状肿物。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囊壁薄,内部透声好,可有分隔等。例如卵巢单纯性囊肿,超声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薄,后方回声增强。
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乳头状突起,常伴有腹水。如卵巢粘液性囊腺癌超声可见囊实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增厚,有乳头状突起,腹腔内可见游离无回声区。
2.CT及MRI检查:
良性肿瘤:CT或MRI显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例如卵巢成熟畸胎瘤,CT可见脂肪密度影及钙化等。
恶性肿瘤: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发现盆腔外转移灶等,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有腹膜种植转移等表现。
四、肿瘤标志物检查
1.CA125:
良性肿瘤:CA125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升高幅度通常小于35U/ml。例如卵巢良性囊性肿物患者CA125多在正常范围。
恶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常明显升高,尤其在浆液性囊腺癌中,CA125水平常大于35U/ml,且病情进展时升高更明显。但需注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应注意鉴别。
2.AFP:
良性肿瘤:AFP正常。
恶性肿瘤:内胚窦瘤患者AFP显著升高,AFP是内胚窦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3.HCG:
良性肿瘤:HCG正常。
恶性肿瘤:原发性卵巢绒癌患者HCG升高,可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进行诊断。
4.CEA:
良性肿瘤:CEA正常。
恶性肿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癌患者CEA可能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五、腹腔镜检查
1.良性肿瘤:腹腔镜下可见卵巢肿物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直接取活检明确诊断,且可行肿瘤剥除术等治疗。
2.恶性肿瘤:腹腔镜下可见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肿瘤表面有结节状突起,腹膜有种植结节等,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对于晚期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腹腔镜检查可能受限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卵巢肿瘤恶性比例高,一旦发现卵巢肿物应高度重视,尽快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性质,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恶性肿瘤对身体的影响更大,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卵巢肿瘤时,需密切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患者症状,由于妊娠子宫增大可能影响对肿瘤的观察,且手术可能导致流产等风险,要综合评估良恶性后谨慎处理,根据孕周、肿瘤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方案。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卵巢肿瘤恶性可能性大,应尽快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因为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巢肿瘤恶变风险增加,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