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因牙周局部有刺激物致牙龈炎症脆弱,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因口腔卫生意识弱、老年人因牙龈退缩及维护不佳易出现,长期吸烟、不规律或方法不正确刷牙者易致,有牙龈炎病史未及时治易发展为牙周炎致出血;牙龈红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肿胀因牙周组织感染致炎症反应,儿童口腔卫生差、成年人牙周炎、老年人牙周组织退化易出现,常吃辛辣刺激食物、长期熬夜压力大易诱发,有口腔局部感染病史未妥善处理易蔓延致;牙周袋形成正常龈沟深度不超3mm患牙周炎时加深分假性和真性,随年龄增长、儿童有不良习惯易出现,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有偏侧咀嚼习惯易加速,有牙周炎反复发作病史者易反复形成加深;牙齿松动有不同程度松动因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支持力减弱,老年人因牙槽骨吸收发生率高、儿童乳牙外伤等可致,长期患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有过度咬合等不良习惯易加快,有严重牙周炎病史且未控或有全身性疾病病史者松动会加重。
表现:刷牙时或咬硬物时牙龈容易出血,这是牙周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牙龈出血主要是由于牙周局部存在菌斑、牙石等刺激物,导致牙龈炎症,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受到机械刺激时就容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约80%-90%的牙周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现象。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少年由于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若不注意口腔清洁,也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老年人由于牙龈可能出现退缩等生理性变化,加上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牙龈出血的概率也较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增加牙龈出血的发生风险;不规律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也更容易导致牙龈出血。
病史:有牙龈炎病史的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发展为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症状。
牙龈红肿
表现:牙龈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肿胀。这是因为牙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比如,通过临床检查可以发现牙龈边缘红肿,探诊时容易出血。
年龄因素:儿童若口腔卫生差,也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如乳牙萌出时可能会有轻度牙龈红肿,但一般是暂时的;成年人牙周炎导致的牙龈红肿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退化,牙龈红肿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较慢。
生活方式: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红肿;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的人,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红肿。
病史:有过口腔局部感染病史,如智齿冠周炎等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蔓延导致牙龈红肿,进而发展为牙周炎。
牙周袋形成
表现:正常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发生牙周炎时,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可分为假性牙周袋和真性牙周袋,假性牙周袋是由于牙龈肿胀导致龈沟加深,真性牙周袋则是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龈纤维附着丧失而形成的。例如,通过牙周探诊可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牙周袋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时可诊断为牙周炎。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吸收,加上长期的口腔菌斑积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牙周袋形成;儿童时期如果存在不良口腔习惯,如口呼吸等,也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发育,增加日后牙周袋形成的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菌斑、牙石堆积,会加速牙周袋的形成;有偏侧咀嚼习惯的人,可能导致一侧牙齿牙周组织受力不均,更容易形成牙周袋。
病史:有过牙周炎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牙周袋更容易反复形成且逐渐加深。
牙齿松动
表现: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初期可能只是在咀嚼时感觉牙齿有轻微松动,随着病情进展,松动度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牙齿可能自行脱落。牙齿松动是由于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所致。比如,当牙槽骨吸收达到根长的1/3以上时,牙齿就可能出现松动。
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槽骨吸收明显,牙齿松动的发生率较高;儿童时期如果发生严重的乳牙外伤等情况,可能影响继承恒牙的牙周支持组织发育,导致恒牙出现松动。
生活方式:长期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加快;过度咬合、夜磨牙等不良习惯会加重牙齿的负担,导致牙齿松动。
病史:有严重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齿松动的情况会逐渐加重,而且如果有全身性疾病病史,如未控制的糖尿病,会进一步加重牙齿松动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