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乳突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乳突炎未彻底治疗等因素迁延所致病因有急性炎症迁延、细菌感染、局部因素等病理表现有黏膜病变、骨膜及骨质改变临床表现有耳部症状(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鸣)和全身症状(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不适)诊断方法有耳部检查(耳镜检查、乳突CT检查)治疗原则有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恢复听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儿童需注意药物选择等及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预防措施有积极治疗急性中耳乳突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耳部卫生。
一、定义
慢性中耳乳突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中耳乳突炎未得到彻底治疗,或细菌毒力强、患者抵抗力低,或鼻部、咽部存在慢性病灶等因素迁延所致。
二、病因
1.急性炎症迁延:急性中耳乳突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持续存在,炎症反复刺激中耳乳突部位,导致病情转为慢性。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急性中耳乳突炎后若未规范治疗,更易迁延为慢性。
2.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这些细菌感染中耳乳突后,引发炎症反应,且难以彻底清除,从而使炎症持续。
3.局部因素:咽鼓管功能障碍,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等疾病,可影响中耳的通气引流,使中耳内易处于相对封闭的感染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繁殖,诱发慢性中耳乳突炎。
三、病理表现
1.黏膜病变:中耳乳突黏膜充血、增厚,上皮变性,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增多,分泌功能亢进。
2.骨膜及骨质改变:骨膜可出现增厚、粘连等情况,骨质可发生吸收、破坏等改变,如乳突气房骨质破坏、硬化等。
四、临床表现
1.耳部症状
耳流脓:间断或持续流脓,脓液性质可呈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急性期流脓量可增多,若合并其他感染时脓液可呈脓性且有异味。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反复抓耳、哭闹不安等与耳部不适相关的行为。
听力下降:程度不一,多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这是由于中耳腔内病变影响了声音的传导。长期患病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使听力损失进一步加重。
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可为低调或高调耳鸣。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若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五、诊断方法
1.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不一,通过穿孔处可见鼓室或乳突腔内有黏膜充血、肿胀、肉芽或息肉等病变。
乳突CT检查:可清晰显示中耳乳突内的病变情况,如乳突气房模糊、骨质破坏、听小骨受损等,对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六、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2.清除病灶:对于中耳乳突内有肉芽、息肉或骨质破坏等病变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如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等,以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防止病情反复。
3.恢复听力:对于听力下降明显者,可根据情况考虑行听力重建手术等改善听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中耳乳突炎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耳部症状及全身情况,如出现发热不退、耳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导致慢性中耳乳突炎的常见局部因素之一,若存在腺样体肥大,可能需要同时处理腺样体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利于中耳乳突炎的治疗和康复。老年人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考虑手术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利弊。
八、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急性中耳乳突炎:儿童及成人患急性中耳乳突炎后应及时、规范治疗,遵循医嘱足疗程用药,防止病情迁延为慢性。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积极治疗鼻部、咽部的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以保持咽鼓管功能正常,减少中耳乳突感染的机会。
3.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洗头、洗澡时可使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若发生外耳道损伤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累及中耳乳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