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智齿是否要拔掉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关系、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的可不拔,位置不正、反复引起冠周炎、导致邻牙病变的则需拔,其中位置不正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反复冠周炎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导致邻牙病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一、不需要拔掉的情况
1.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关系
年龄因素:对于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够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没有食物嵌塞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保留。例如,经过口腔检查,X线片显示智齿垂直萌出,与上颌智齿或下颌智齿能够良好对合,咀嚼功能正常,就不需要拔除。从生长发育角度看,年轻患者的牙槽骨等结构相对更有利于智齿的保留和正常功能发挥。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性别对智齿是否需要拔除影响不大,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如果智齿位置正常且没有不适症状,通常也可以保留,待产后再根据情况评估。不过孕期由于身体的特殊变化,口腔检查和处理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孕妇的耐受情况。
2.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日常口腔卫生维护良好,智齿没有引发疼痛、肿胀、发炎等情况,即使存在智齿,也可以保留。比如那些生活中注重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措施的人,智齿周围不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细菌,从而避免了炎症等问题的发生。
病史因素:既往没有口腔疾病相关病史,尤其是没有智齿相关的炎症、疼痛病史的患者,如果智齿萌出正常,也可以考虑保留。但如果有过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病史的话,即使当前没有症状,也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复发风险较高。
二、需要拔掉的情况
1.位置不正
年龄因素: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只要智齿存在阻生情况,如近中阻生、远中阻生、水平阻生等,都建议拔除。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来说,阻生的智齿可能会影响邻牙的发育,导致邻牙牙根吸收、龋坏等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阻生智齿引发邻牙病变的风险会增加。
性别差异:女性在青春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阻生智齿引发炎症等问题的概率可能会相对增加。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阻生智齿周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及时拔除。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经常熬夜、吸烟、饮酒等,身体抵抗力下降,阻生智齿更容易发炎,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拔除。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口腔局部的抵抗力,使得阻生智齿周围的软组织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炎。
病史因素:有口腔疾病病史,尤其是有邻牙病变相关病史的患者,阻生智齿更需要拔除。比如邻牙已经因为智齿阻生出现龋坏或者牙周组织病变,为了避免邻牙病变进一步加重,需要拔除阻生智齿。
2.反复引起冠周炎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只要智齿反复引起冠周炎,都需要拔除。对于儿童,反复的冠周炎可能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对于老年人,反复冠周炎可能会诱发其他全身疾病,如心内膜炎等,所以需要拔除。
性别差异:女性在孕期如果智齿反复冠周炎发作,由于不能随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会给孕妇带来很大痛苦,而且炎症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拔除智齿。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下的人,智齿反复冠周炎发作的频率可能更高,这种情况下拔除智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智齿冠周炎容易反复发作,拔除是较好的选择。
病史因素: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智齿冠周炎容易反复发作且不易控制,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感染扩散等严重后果,需要拔除智齿。
3.导致邻牙病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人,只要智齿导致邻牙出现病变,如邻牙龋坏、牙根吸收等,都需要拔除智齿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对于青少年,邻牙还在发育阶段,智齿导致邻牙病变会严重影响邻牙的正常发育;对于老年人,邻牙已经相对稳定,智齿导致邻牙病变会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所以需要拔除。
性别差异: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骨代谢等变化,邻牙受智齿影响出现病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拔除智齿。
生活方式影响: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如长期不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智齿导致邻牙病变的概率更高,这种情况下拔除智齿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必要的。
病史因素:有邻牙既往有过病变修复史的患者,智齿导致邻牙病变后,由于邻牙已经经过修复,再次病变处理起来更加复杂,所以更需要拔除智齿来避免邻牙病变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