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处理包括清创,轻度用生理盐水冲洗,中重度由专业医护人员用清创器械清除坏死组织;减压需定时变换体位并使用减压设备;局部用药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药物,使用时考虑患者情况;营养支持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治疗,注意相关事项;中医药辅助有中药湿敷和膏剂外用,注意过敏等情况。
一、清创处理
1.轻度褥疮清创:对于浅表性的褥疮,可使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创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冲洗能保持创面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其等渗的特性不会对创面细胞造成过度刺激,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对刺激较为敏感的人群,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生理盐水冲洗可在清洁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创面。
2.中度及重度褥疮清创:当褥疮有较多坏死组织时,可能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清创器械,如剪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清除坏死组织。此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引发感染,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感染控制更为重要,清创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加重,影响愈合。
二、减压处理
1.体位变换: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是预防和治疗褥疮的重要措施。一般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翻身垫等辅助工具,避免身体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定时协助翻身;老年人皮肤松弛,骨突处更容易受压,更要注意体位变换。
2.使用减压设备:可以使用气垫床,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患者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分散,降低局部压力。气垫床适用于各种年龄和病史的患者,特别是长期卧床且有发生褥疮风险的患者,能有效减少受压部位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血液循环的患者,也有助于改善局部血供,利于褥疮愈合。
三、局部用药
1.促进愈合的药物:一些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作用的药物可用于褥疮局部。例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它能刺激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加快创面的愈合过程。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触眼睛等敏感部位;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前需进行过敏测试。
2.抗感染药物:如果褥疮伴有感染迹象,如创面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可能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但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病史,对于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不合适药物,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四、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保证患者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褥疮愈合至关重要。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通过摄入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增加奶制品、瘦肉泥等富含蛋白质的辅食来保证摄入;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减退,可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羹等。
2.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有帮助。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猕猴桃富含多种维生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和种类,避免血糖波动影响创面愈合。
五、物理治疗
1.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照射创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照射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更薄,照射距离要适当增大,时间相应缩短;老年人皮肤感觉可能减退,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烫伤。
2.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能提高创面组织的氧含量,促进细胞的有氧代谢,加速坏死组织的清除和新生组织的生长。但高压氧治疗有一定的禁忌证,如患有未经处理的气胸等患者不能进行,在实施高压氧治疗前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史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其耐受性。
六、中医药辅助
1.中药湿敷:一些中药制剂可用于褥疮的湿敷,如由黄柏、苦参等中药组成的药液湿敷创面,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但使用中药湿敷时要注意药物的过敏情况,对于儿童和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格外谨慎,在使用前进行局部小面积试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中药膏剂外用:某些中药膏剂可涂抹于褥疮创面,起到促进愈合、减轻炎症的作用。例如,一些传统的生肌膏等,但同样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儿童皮肤吸收能力与成人不同,使用中药膏剂时要注意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