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等,有遗传易感性,症状为阵发性喷嚏等且发作与过敏原接触相关,诊断靠病史等,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慢性炎症,病因复杂,症状有鼻塞等,诊断靠鼻内镜等检查,治疗要去除病因等,二者定义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预防均不同。
定义与病因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多在特定季节或接触过敏原时发作。例如,花粉季节时,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其发病机制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抗体结合在鼻黏膜肥大细胞等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对花粉等过敏原更敏感;成年人则可能因职业等因素接触特定过敏原而发病。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病因较为复杂,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如吸烟产生的烟雾、工业废气等)、鼻腔用药不当(如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等有关。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的人群因长期受到烟雾刺激,患慢性鼻炎的风险相对较高;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人群,如鼻中隔偏曲者,更容易出现鼻腔通气障碍等慢性鼻炎相关表现。
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大量清水样涕;鼻痒,多为鼻内发痒,有时伴眼痒、咽痒等;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症状发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与接触过敏原相关,例如在特定花粉传播季节,症状会明显加重,而脱离过敏原环境后,症状可有所缓解。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可能因鼻痒而出现频繁揉鼻、挖鼻等表现,还可能影响睡眠和学习,因为鼻塞、鼻痒等症状会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
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较为恒定的鼻塞状态。鼻涕多为黏液性,继发感染时可呈脓性。部分患者可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慢性鼻炎患者的鼻塞症状相对较为稳定,不像过敏性鼻炎那样有明显的发作性特点,且长期鼻塞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并发症,尤其是在夜间睡眠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睡眠质量差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成年人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了解症状发作与过敏原接触的关系;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将常见过敏原刺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对于儿童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相对较为安全,但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出现过敏反应加重等情况;对于成年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能更具针对性。
慢性鼻炎:主要通过鼻内镜检查,观察鼻黏膜的色泽、形态、有无分泌物等情况;鼻窦CT检查,有助于了解鼻腔结构及鼻窦情况,排除鼻窦炎等其他疾病。不同年龄患者在鼻内镜检查时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成年人则相对配合度较高,但都需要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
治疗与预防
过敏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免疫治疗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成年人在免疫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慢性鼻炎: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如矫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局部治疗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药物治疗还包括口服中药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儿童慢性鼻炎患者在治疗时要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成年人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对于因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慢性鼻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