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软脑膜受多种病原体侵袭或非感染因素引发的弥漫性炎症病变,病因有感染性(含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和非感染性(自身免疫等),临床表现感染性有全身症状、脑膜刺激征及不同人群差异,非感染性类似但伴原发病表现,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脑脊液、影像学等检查,危害包括感染性脑膜炎的严重并发症及不同人群特殊影响,人群注意事项涉及儿童、老年及特殊健康状态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定义阐释
脑膜炎是软脑膜发生的弥漫性炎症性病变,由多种病原体侵袭脑膜引发,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非感染因素也可导致脑膜炎症。
二、病因构成
(一)感染性病因
1.细菌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进而累及脑膜引发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可导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病毒性感染: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肠道病毒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侵犯脑膜致病。
3.真菌性感染:新型隐球菌较为常见,多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真菌经呼吸道侵入,进而播散至脑膜引发感染。
(二)非感染性病因
自身免疫性因素可导致脑膜炎症,如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的脑膜受累情况,此外,某些药物、肿瘤等也可能引发非感染性的脑膜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特征
(一)感染性脑膜炎
1.全身症状:多数患者有发热表现,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
2.脑膜刺激征:出现颈项强直,婴幼儿可表现为前囟饱满、拒食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严重时可发生惊厥、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例,病情进展快时可迅速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
3.不同人群差异:婴幼儿脑膜炎时,除上述表现外,可能更易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且症状相对隐匿,需高度警惕;老年人患脑膜炎时,发热可能不明显,头痛、意识障碍等表现相对突出,易被忽视。
(二)非感染性脑膜炎
症状与感染性脑膜炎有相似之处,但多伴有原发病相关表现,如自身免疫性脑膜炎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进行性加重等表现,且脑膜刺激征程度可能因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诊断相关要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如是否有感染接触史、近期是否有免疫功能低下情况、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方向。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精神反应等情况。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关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蛋白含量变化等,生化检查可了解糖、氯化物等指标情况,病原学检测可明确是细菌、病毒还是真菌等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增高、蛋白升高、糖含量降低等。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在急性期可协助排查是否有颅内脓肿、出血等并发症,头颅MRI对脑膜炎症的显示更为敏感,有助于发现脑膜的细微炎症改变等情况。
五、危害及影响
(一)感染性脑膜炎危害
若未及时诊治,细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脑膜炎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脓肿、脑积水,还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癫痫、听力障碍等;病毒性脑膜炎虽多数预后较好,但严重时也可出现惊厥、昏迷等严重情况,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脑膜炎后若恢复不佳,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妊娠期女性患脑膜炎时,不仅自身病情需重视,还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发育异常等;老年人患脑膜炎后,机体恢复能力较弱,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更高,预后可能更差。
六、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婴幼儿患脑膜炎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囟门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避免随意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若出现头痛、发热、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尽早就诊,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同时注意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三)特殊健康状态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脑膜炎时,病情往往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大,需格外重视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同时加强免疫支持等综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