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肌强直(分铅管样和齿轮样,影响运动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姿势平衡障碍(中晚期出现,不同人群易引发不同后果);非运动症状包括感觉障碍(嗅觉减退、疼痛,不同年龄性别表现有差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更易受影响)、精神神经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不同年龄性别表现不同)。
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患者感觉肢体发沉、活动费力。检查时可发现铅管样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均匀增高),若伴有震颤则表现为齿轮样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可感觉阻力间断性增高,如齿轮转动)。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导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帕金森患者的肌强直可能导致运动发育迟缓等问题。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如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写字时字体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起床、翻身、步行、转弯等动作迟缓;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儿童帕金森患者的运动迟缓可能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比如坐、站、走等动作发展比同龄儿童慢。老年人运动迟缓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都变得困难。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姿势不稳,容易跌倒。早期表现为走路时上肢摆动幅度减小或消失,转弯时步态障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行走时呈慌张步态(起步困难,一旦起步,小步急速前冲,身体前倾,难以止步)。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姿势平衡障碍更容易导致跌倒受伤,儿童帕金森患者由于自身平衡能力发育不完善,姿势平衡障碍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易引发意外。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
嗅觉减退:很多帕金森患者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非运动性前驱症状之一。研究发现,约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减退,且嗅觉减退的程度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嗅觉减退的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人由于本身嗅觉功能可能随年龄下降,需注意区分帕金森导致的嗅觉减退和正常衰老引起的嗅觉变化。儿童帕金森患者的嗅觉减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也需引起重视。
疼痛:常见的有肢体麻木、疼痛,如肩颈部、四肢疼痛等。疼痛的原因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等有关。在女性患者中,由于生理结构和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在某些时期疼痛感觉更明显。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和感知可能与年轻人不同,疼痛可能会更频繁地影响其生活质量。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所致。患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帕金森病导致的便秘会进一步加重其消化问题。儿童帕金森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存在,需要关注其饮食和排便情况。
排尿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膀胱的正常功能。男性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前列腺相关问题,从而加重排尿障碍。老年人发生帕金森时,排尿障碍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对于老年人来说,体位性低血压更容易发生,且可能因跌倒等引发严重后果。
精神、神经障碍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精神科症状,患者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卑自责等表现。女性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老年人由于身体疾病增多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儿童帕金森患者相对较少出现抑郁,但如果有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心理状态。
焦虑:患者可表现为紧张、不安、坐立不安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会伴有焦虑症状,其发生可能与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焦虑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并给予适当干预。
认知障碍:在疾病中晚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甚至发展为痴呆。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病后,随着时间推移,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会增加。儿童帕金森患者的认知障碍相对罕见,但如果有神经系统的异常损伤,也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