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卵巢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发病机制与经血逆流种植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痛经、不孕、月经异常、盆腔疼痛等,诊断靠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治疗分药物和手术,育龄期女性就医沟通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更年期女性综合考虑治疗及药物副作用等。
巧克力卵巢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子宫内膜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某些原因,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上,这些细胞会像正常的子宫内膜一样,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但是无法排出体外,血液在卵巢内积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囊肿,因为囊肿内的陈旧血液看起来像巧克力糊状,所以被称为巧克力卵巢囊肿。
一、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有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等。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碎屑可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并生长,逐渐形成巧克力卵巢囊肿。此外,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巧克力卵巢囊肿的发生有关。例如,有家族史的人群患巧克力卵巢囊肿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对异位内膜的清除能力下降,也容易导致异位内膜的种植和生长。
二、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即从有月经开始可能没有痛经,之后逐渐出现痛经,并且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疼痛时间可能从经期开始前1-2天出现,持续整个经期。这种痛经与异位内膜在卵巢上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有关。
2.不孕:巧克力卵巢囊肿可能会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以及盆腔内环境,从而导致不孕。据相关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40%-50%合并不孕,而巧克力卵巢囊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月经异常: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这是因为卵巢功能受到影响,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和修复。
4.盆腔疼痛:除了痛经外,还可能有盆腔深部的疼痛,在性交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超声下可见卵巢内有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内可有细密的点状回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卵巢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并且可以动态观察囊肿的变化。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巧克力卵巢囊肿有较高的特异性。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尤其是对于一些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MRI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2.血清学检查: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巧克力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不如卵巢恶性肿瘤明显,所以CA125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逆流,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例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调节女性激素水平,对轻度的巧克力卵巢囊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孕激素类药物:如甲地孕酮等,可使异位内膜蜕膜化并萎缩,从而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乳房胀痛等。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使异位内膜萎缩。不过,使用GnRH-a会引起低雌激素状态,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症状,一般需要配合添加雌激素来缓解这些副作用。
2.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等,尽量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但术后复发的风险相对较高,据统计,术后1年内复发率可达40%左右。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病情严重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即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病灶,但会导致患者提前进入更年期,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适应情况。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计划,确诊巧克力卵巢囊肿后应及时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因为治疗方式的选择会影响生育结局。在治疗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监测囊肿的变化以及卵巢功能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病情。
2.更年期女性:对于接近更年期或已经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在治疗巧克力卵巢囊肿时,需要综合考虑卵巢功能减退以及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选择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手术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等;如果选择药物治疗,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对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