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耳聋使用助听器有用,助听器可改善听力与提升社交功能,适用的助听器类型有耳背式(体积大、功率大、适合重度到极重度耳聋)和耳道式(体积小、隐蔽、适合轻度到中度耳聋),老人使用助听器需注意适配时要专业检测与告知病情,佩戴有适应期要逐渐增加佩戴时间,日常要注意清洁保养定期检查维护。
一、助听器对老人耳聋的改善作用
1.听力改善方面
对于老人因年龄增长等原因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等多种类型的耳聋,助听器能够有效地放大声音。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助听器可以使老人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包括日常交流中的语音、环境中的声音等。通过将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帮助老人恢复部分听力感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听取外界信息等。
从声音频率的响应来看,现代助听器可以根据老人耳聋的具体频率损失情况进行定制化调整。比如,对于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的老人,助听器能够重点放大高频声音部分,让老人能够清晰听到如鸟类叫声、门铃等高频声音相关的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2.社交功能提升
在社交方面,老人耳聋会严重影响其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使用助听器后,老人能够更好地听到家人、朋友的说话声,从而积极参与家庭聚会、朋友间的聊天等社交活动。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助听器的老人,其社交孤立感会明显降低。例如,一些社区对佩戴助听器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佩戴助听器的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比未佩戴助听器的老人更高,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交流环境中。
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良好的社交互动有助于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当老人能够正常参与社交交流时,其心理状态会更加积极,生活满意度也会提高。
二、适用老人耳聋的助听器类型及特点
1.耳背式助听器
耳背式助听器体积相对较大,但其功率一般较大,适合重度到极重度耳聋的老人。它通过一个耳塞或耳模将放大的声音传入耳道,佩戴方便,更换电池等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一些耳部有炎症等情况不太严重的老人比较适用,而且其声音放大效果相对稳定,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声音变化。
2.耳道式助听器
耳道式助听器体积较小,几乎可以隐藏在耳道内,外观较为隐蔽。适合轻度到中度耳聋的老人,尤其是那些比较在意外观的老人。它能够更好地贴合耳道的生理结构,声音的自然度相对较高,但功率相对耳背式助听器较小,对于重度耳聋的老人可能不太适用。其定制化程度较高,可以根据老人的耳道形状进行定制,佩戴舒适度较好。
三、老人使用助听器的注意事项
1.适配过程
老人在使用助听器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测和适配。首先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专业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包括纯音测听、言语测听等多项检查,以确定耳聋的具体程度和频率损失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型号和参数设置。在适配过程中,需要多次调试助听器的音量、频率等参数,确保老人佩戴后能够舒适地听到声音,并且能够清晰辨别各种声音。
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老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听力检测和助听器适配时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病情,因为一些药物或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听力检测的结果,同时在助听器适配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老人佩戴助听器的影响。
2.佩戴适应期
老人在佩戴助听器后通常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一般来说,前几周可能会感觉不太适应,可能会有耳朵胀满感、声音失真等情况。这是因为大脑需要重新适应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在适应期内,老人要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逐渐增加佩戴助听器的时间。例如,开始时每天佩戴几个小时,然后逐渐延长佩戴时间,让大脑和耳朵慢慢适应新的声音输入方式。家人要给予老人足够的耐心和支持,鼓励老人坚持佩戴,一般经过几周到几个月的适应期后,老人通常能够较好地适应助听器,发挥其应有的听力辅助作用。
对于有认知障碍等情况的老人,适应期可能会更长一些。需要专业人员和家人共同帮助老人进行适应,通过简单的交流训练等方式,帮助老人更好地利用助听器来获取信息。
3.日常保养
老人要注意助听器的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助听器的清洁,定期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助听器的外表,对于耳道式助听器,要定期清理耳塞或耳模,防止污垢堵塞影响声音传导。同时,要注意避免助听器受到剧烈撞击、进水等情况。如果助听器进水,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另外,要定期对助听器进行检查和维护,最好每隔一段时间送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调试,确保助听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保证老人能够持续获得良好的听力辅助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