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时多数人无明显疼痛仅轻微不适,影响疼痛感受的因素有牙龈状况(健康牙龈不适轻,牙龈炎症患者不适明显)、牙结石情况(牙结石少不适轻,多且牢固不适重)、个人痛觉敏感度(敏感度低不适轻,高则相反),特殊人群如儿童洗牙配合度等影响疼痛,孕妇因激素变化洗牙易更感疼痛,患全身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不佳洗牙疼痛更明显,心脏病患者洗牙要防疼痛诱发心脏不适。
一、正常情况下洗牙的疼痛程度
洗牙过程中多数人不会有明显疼痛,仅有轻微不适。这是因为洗牙主要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等。正常牙龈健康的患者,超声波洁牙时,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用于震碎牙结石,一般只会感觉到牙齿表面有震动感、轻微的酸胀感,就像牙齿“被清理”的感觉,这种不适程度很轻,大部分人都能耐受。例如,一项针对数百名健康牙龈患者的洗牙体验调查显示,约90%的人表示洗牙时的感觉是可接受的轻微不适,而非疼痛。
二、影响洗牙疼痛感受的因素
1.牙龈状况
健康牙龈:如前文所述,健康牙龈在洗牙时疼痛感受较轻,主要是轻微的酸胀等不适。因为健康牙龈没有炎症,洁牙过程中器械对牙龈的刺激很小。
牙龈炎症患者:如果患者存在牙龈炎,牙龈处于红肿、脆弱的状态,洗牙时超声波洁牙机的振动可能会刺激到发炎的牙龈,导致较明显的疼痛。这是因为发炎的牙龈组织对机械刺激更敏感,炎症会使牙龈内的神经末梢对刺激的反应增强。研究发现,患有中度牙龈炎的患者在洗牙时,约有60%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疼痛或不适,比健康牙龈患者的不适程度高很多。
2.牙结石的情况
牙结石较少:当牙齿上的牙结石较少时,洗牙相对较容易,产生的疼痛等不适也较轻。因为需要去除的牙结石量少,洁牙机工作时间短,对牙齿和牙龈的刺激小。
牙结石较多且牢固:如果牙结石大量堆积且与牙齿附着紧密,洗牙时需要更长时间用洁牙机反复震动才能去除,这会增加对牙齿和牙龈的刺激,从而导致疼痛感受加重。有研究表明,牙结石覆盖面积超过牙齿表面1/2的患者,洗牙时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牙结石覆盖面积较小的患者。
3.个人痛觉敏感度
痛觉敏感度低的人:这类人群对洗牙过程中的刺激反应较弱,洗牙时感觉到的不适相对较轻。他们可能本身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感知阈值较高,所以洗牙时的轻微不适不会被感知为明显疼痛。
痛觉敏感度高的人:相反,痛觉敏感度高的人对洗牙过程中的各种刺激更敏感,哪怕是轻微的震动或酸胀感,也会感觉较为疼痛。这类人群在洗牙前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安抚,并且医生在操作时可能需要更加轻柔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受。
三、特殊人群洗牙时的注意事项及疼痛相关情况
1.儿童
儿童洗牙时疼痛感受可能与成人不同。儿童的牙龈和牙齿处于发育阶段,牙龈相对更娇嫩。一般来说,儿童洗牙时如果配合度较好,疼痛程度较轻,但如果儿童不配合,医生操作可能会不顺利,增加对牙龈的刺激,导致疼痛。对于低龄儿童,建议在家长陪同下,先进行心理安抚,让儿童适应牙科环境,减少其紧张情绪,因为紧张可能会放大不适感。例如,3-6岁的儿童洗牙时,由于认知和配合度的问题,医生需要更耐心轻柔地操作,此时疼痛感受主要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是否轻柔以及儿童自身的配合程度,一般疼痛程度相对较低,但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情绪反应。
2.孕妇
孕妇洗牙时要考虑疼痛相关因素。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牙龈更容易敏感,洗牙时相对更容易感觉到疼痛。在洗牙前需要向医生说明怀孕情况,医生会在操作时更加谨慎,选择合适的洁牙方式和力度。因为孕妇对疼痛的耐受可能会因为身体的特殊状态而有所不同,而且要避免因为洗牙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引起孕妇过度紧张,进而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孕妇洗牙时的疼痛感受可能比非孕期女性稍高,所以医生操作需格外轻柔。
3.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牙龈炎症可能更严重,洗牙时疼痛感受可能更明显。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会加重牙龈炎症,而炎症会增加洗牙时的疼痛程度。这类患者在洗牙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洗牙过程中医生要密切关注患者反应,操作尽量轻柔,以减少疼痛刺激,避免因为疼痛导致患者血糖波动。
心脏病患者:某些心脏病患者洗牙时,由于洗牙过程中的不适刺激可能会引起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疼痛相关的情绪波动,进而可能影响心脏情况。所以这类患者洗牙前要告知医生病情,医生会评估风险,操作时尽量减轻患者疼痛感受,避免因为疼痛诱发心脏不适。例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洗牙时,要确保操作过程平稳,减少疼痛等刺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