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头脑昏沉不清醒,无周围或自身旋转感,常见于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功能性因素;眩晕是自身或外物呈运动的主观感觉障碍,伴平衡失调等,常见于耳源性、中枢性因素。头晕检查有测血压血糖、血常规等,眩晕检查有前庭功能、听力学、头颅影像学等检查,准确区分两者对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重要,特殊人群需全面考虑排查病因。
头晕:是一种头脑昏沉、不清醒的感觉,患者常自述头部有昏蒙、空虚或不清晰感,一般不伴有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旋转感。例如,一些贫血患者可能会长期感到头晕,主要表现为头部昏沉,活动后可能加重,但不存在自身或外物旋转的症状。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摆动、浮沉或倾斜等运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表现。比如梅尼埃病患者发作时,会感觉周围的景物在旋转,自己也会随着感觉旋转,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病因差异
头晕的常见病因
全身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压波动时可能导致头晕,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低血压也可引起头晕,体质较弱的中青年女性可能因体质性低血压出现头晕,在站立过久或突然改变体位时明显。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是常见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过多引起贫血,无论是儿童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还是老年人因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都可能出现头晕症状,且一般还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低血糖时会头晕,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感知低血糖的能力下降,发生低血糖时头晕可能是较突出的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也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神经系统功能性因素:长期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可能出现功能性头晕,多见于中青年,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人群易发生,一般通过调整作息和缓解压力后症状可改善。
眩晕的常见病因
耳源性疾病:
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10分钟至数小时,伴有耳鸣、耳胀满感、波动性听力下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由于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相对多见,眩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常在卧位翻身、坐起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
前庭神经炎:可能因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突发的严重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天至数周,病愈后很少复发。
中枢性因素:
脑血管疾病:后循环缺血是引起中枢性眩晕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可出现眩晕,常伴有头痛、复视、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颅内肿瘤:某些颅内肿瘤累及前庭神经或其传导通路时可引起眩晕,如听神经瘤,多见于中年人,早期可出现单侧耳鸣、听力下降,随后逐渐出现眩晕,肿瘤较大时还可伴有面部麻木、共济失调等表现。
检查方法及鉴别要点
头晕的检查
一般检查:测量血压、血糖,了解有无高血压、低血糖情况;血常规检查可判断有无贫血。对于长期头晕且怀疑有神经系统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病变,但一般先从简单的检查开始初步筛查。
眩晕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可评估前庭功能是否正常。例如眼震电图检查能记录眼球震颤的方向、频率等,有助于判断眩晕是由前庭周围性还是中枢性原因引起。
听力学检查: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检查等听力学检查很重要,如梅尼埃病患者可有典型的听力曲线改变。
头颅影像学检查:中枢性眩晕患者多需要进行头颅MRI检查,以明确颅内有无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可通过MRI清晰显示病灶。
总之,头晕和眩晕在定义、表现、病因及检查等方面均有不同,准确区分两者对于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无论是头晕还是眩晕患者,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多种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在诊断和处理时更要全面考虑,仔细排查可能的病因;儿童出现头晕或眩晕时,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等情况,及时进行专业的儿科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