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包括盆腔痛(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非经期也可痛及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不孕(是重要不孕原因)及其他症状(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肺部症状等)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侧重有别相关女性有相应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治。
一、疼痛症状
1.盆腔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盆腔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痛经症状,且随着病情进展,痛经程度可能逐渐加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生育等产生影响。
非经期也可能出现盆腔痛,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受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等,导致盆腔持续疼痛。
2.慢性盆腔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盆腔痛,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这种疼痛与月经周期不一定完全相关,会长期困扰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一些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慢性盆腔痛的发生率较高,且会对患者的社交、工作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3.性交痛
当异位病灶累及盆腔腹膜尤其是直肠子宫陷凹时,患者可出现性交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前性交痛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性交时宫颈受到碰撞以及子宫收缩向上提升等,刺激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引起疼痛。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30%-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性交痛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的情况,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代谢等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可能破坏子宫肌层的正常结构,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引起经量增多。有研究数据显示,约15%-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的现象,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等并发症,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
2.经期延长
患者的经期可能会延长,正常经期一般为3-7天,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可延长至7天以上。这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过程,导致经期延长。例如,一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经期可能会持续10天甚至更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需要频繁更换卫生用品等。
3.月经周期紊乱
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或推迟。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引起月经周期的改变。
三、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其不孕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异位病灶影响输卵管的蠕动、阻碍受精卵的运输;干扰卵巢的排卵功能;改变盆腔内的微环境,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等因素有关。例如,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导致盆腔内出现粘连,粘连可影响输卵管与卵巢的正常关系,使输卵管伞端拾卵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受孕。
四、其他症状
1.肠道症状
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肠道时,可出现肠道症状,如周期性腹痛、腹泻、便秘,甚至便血等。例如,病灶侵犯直肠、乙状结肠时,患者可能在月经期间出现腹痛,同时伴有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可能出现类似痢疾样的症状。有研究发现,约10%-1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肠道相关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
2.泌尿系统症状
若异位病灶侵犯泌尿系统,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周期性血尿。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侵犯了膀胱或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器官,在月经周期时,异位内膜组织出血,刺激泌尿系统而出现相应症状。例如,当病灶侵犯膀胱时,患者可能会有尿频、尿急的症状,类似膀胱炎的表现,但又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特点。
3.肺部症状
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可异位到肺部,患者可出现经期咯血、气胸等症状。这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肺部种植后,在月经周期时出血,引起肺部相应的症状。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为罕见,但一旦出现,可能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等造成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不孕等对生育的影响,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更侧重于疼痛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有相关症状的女性,尤其是有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等表现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