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致脑组织缺血软化病变,症状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有运动障碍相关的轻度偏瘫、共济失调表现,感觉障碍相关的偏身感觉减退、麻木感,脑神经受累相关的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还有头晕、言语障碍等。
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症状表现因梗塞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运动障碍相关症状
1.轻度偏瘫
在年龄较大且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脑干内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纤维受损,可出现一侧肢体力量减弱,表现为持物不稳、行走时患侧肢体拖地等情况。例如,一位55岁以上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男性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拿东西没有以前有力,走路时患侧下肢抬起困难。
对于儿童患者,若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基础病史导致脑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出现肢体运动协调性差,如不能准确完成精细动作,如用手指捏取小物件困难等,但相对成人情况较为少见,因为儿童脑干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多与先天性因素相关。
2.共济失调表现
部分患者会出现步态不稳,像醉酒样步态,这是因为脑干中与平衡调节相关的结构受损。在中老年人群中,若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当脑干发生腔隙性梗塞时,影响了前庭脊髓束等平衡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就会出现走路时左右摇晃,难以保持直线行走。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若存在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也可能出现此类共济失调表现。
二、感觉障碍相关症状
1.偏身感觉减退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各年龄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例如,一位60岁有高血压病史的女性患者,可能会感觉一侧面部、肢体的感觉减退,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不如正常侧灵敏。这是由于脑干内传导感觉的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感觉信息传导异常。
对于儿童患者,若因先天性血管问题导致脑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表现为对痛觉、温度觉的反应不敏感,比如用温水测试时,患侧肢体对温度的感知与健侧有差异,但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其肢体反应来判断。
2.麻木感
在一些患者中,会出现持续的麻木感,可累及面部、手部或足部等部位。对于长期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此类患者属于特殊人群,糖尿病可加速血管病变,增加脑干腔隙性脑梗塞风险),发生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时,麻木感可能更为明显,因为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会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加重感觉障碍。
三、脑神经受累相关症状
1.眼球运动障碍
脑干内有众多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当发生腔隙性梗塞时,可出现眼球活动异常,如复视(看东西重影),这是因为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神经受累。在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升高。例如,一位70岁男性患者,可能会发现看东西有两个影像,这是由于脑干内动眼神经等相关神经核团受损,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
儿童患者若有脑干血管畸形等导致的脑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出现眼球震颤等眼球运动异常表现,这是因为儿童脑干结构相对娇嫩,血管病变对其影响更为直接,需要及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来明确。
2.吞咽困难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有长期吸烟、饮酒史且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脑干腔隙性脑梗塞可能累及支配吞咽的脑神经,导致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容易呛咳,食物下咽不顺利等。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若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也可能出现此类情况。例如,一位65岁女性患者,在进食稀饭时可能会出现咳嗽,食物从口中反流等现象,这是因为脑干内吞咽中枢或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影响了正常的吞咽反射。
四、其他相关症状
1.头晕
很多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对于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若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头晕。例如,一位40岁男性,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且血压偏高,可能会经常感到头晕,当发生脑干腔隙性脑梗塞时,头晕症状可能会加重或持续不缓解。
儿童患者若出现头晕,需要警惕是否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情况导致的脑干腔隙性脑梗塞,因为儿童头晕的原因相对成人更为复杂,需要详细排查病因。
2.言语障碍
部分患者会出现说话不清、构音障碍等言语障碍表现。在中老年患者中,若脑干腔隙性梗塞影响了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就会出现此类情况。例如,一位75岁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别人难以完全听懂其表达的内容,这是因为脑干内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神经纤维或神经核团受损,导致语言信息的传导和处理出现问题。女性患者若有类似的基础疾病情况,也可能出现言语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