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是综合过程,需个体化方案。全身治疗包括化疗(传统及新靶向化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靶向治疗相关分子机制药物;骨病相关治疗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手术(病理性骨折处理、骨肿瘤病灶切除);支持治疗涵盖疼痛管理、贫血纠正、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治疗需特殊考虑,以控制疾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全身治疗
(一)化疗
1.传统化疗方案:如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等方案,硼替佐米是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阻断细胞内多种调控因子的降解,从而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2.新的靶向化疗药物:卡非佐米也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与硼替佐米作用机制类似,但在部分硼替佐米耐药的患者中仍可能有效,相关研究表明其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二)免疫调节药物
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等,来那度胺可以调节免疫微环境,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同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多项临床试验显示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等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尤其在适合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中应用广泛。
(三)靶向治疗相关的分子机制药物
针对CD38的单抗药物达雷妥尤单抗,通过结合骨髓瘤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等多种免疫效应机制来杀伤骨髓瘤细胞,临床研究证实其可使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提高,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二、骨病相关治疗
(一)双膦酸盐类药物
唑来膦酸是常用的双膦酸盐,它能特异性地结合到骨组织中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生成,从而减少骨吸收,降低高钙血症的发生风险,还能延缓溶骨性骨损害的进展,多项骨代谢相关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使用唑来膦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放射性核素治疗
对于一些骨痛明显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锶-89等,它能被活性增高的骨组织摄取,发射β射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缓解骨痛的目的,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其可能会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1.病理性骨折的处理:当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如对于长骨病理性骨折可采用内固定手术,对于脊柱病理性骨折伴有脊髓压迫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行椎体重建手术(如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等),手术可以恢复骨骼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但手术风险需综合评估,尤其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和骨髓瘤的疾病状态。
2.骨肿瘤病灶切除:对于孤立性的骨浆细胞瘤等情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术后可能还需要结合全身治疗以控制骨髓瘤的全身病变。
三、支持治疗
(一)疼痛管理
除了上述针对骨病的治疗外,对于骨痛患者还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辅助疼痛管理,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等,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二)贫血纠正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可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考虑输注红细胞,对于反复贫血的患者,还可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刺激红细胞生成,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监测患者的血压等情况,尤其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谨慎。
(三)预防感染
由于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要注意预防,如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对于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但需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考虑
(一)老年患者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全身状况,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在化疗药物选择上,要选择对脏器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方案,骨病相关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要注意肾功能情况,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使用双膦酸盐需调整剂量或谨慎选择。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可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为目标,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二)儿童患者
儿童多发性骨髓瘤极为罕见,骨病相关治疗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化疗药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的药物,骨病相关治疗如手术等需在专业儿科及骨科团队协作下进行,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进展,缓解骨病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