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可有不同变化,儿童、女性及有白血病病史者在各指标变化及相关影响上有不同特点,如白细胞总数部分患者明显增高或正常减低、分类有异常,红细胞计数多减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常减低,儿童、女性及有白血病病史者在各指标变化影响及评估处理上有各自需考虑的特殊因素。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可有不同变化,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高达100×10?/L以上,也有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例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约50%的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多明显增高。
儿童:儿童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儿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参考值约为(5-12)×10?/L,但白血病患儿可能偏离此范围,需结合具体类型判断。
女性:女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遵循白血病本身的规律,与性别无直接特定关联,但需考虑女性特殊生理状态对整体健康评估的影响。
有白血病病史者:既往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病时,白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更复杂,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低,且分类情况也会因病情复发或进展而改变。
白细胞分类:白血病时,白细胞分类会出现异常。如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原始粒细胞<10%,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儿童:儿童白血病的白细胞分类异常表现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儿童白血病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判断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因为儿童的造血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始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高的判断标准与成人有一定差异。
女性:女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异常情况与疾病本身相关,女性的生理周期等一般不直接影响白细胞分类的白血病特异性改变,但在整体病情评估时需综合考虑女性的生理状况。
有白血病病史者:既往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复发时,白细胞分类可能再次出现原始及幼稚细胞增多等异常情况,且可能出现新的细胞类型异常,需要仔细鉴别是疾病复发还是其他合并症导致的分类变化。
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贫血,红细胞计数多减低。例如,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约80%的患者有贫血,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
儿童:儿童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减低更为常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密切关注红细胞计数变化。
女性:女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计数减低引起的贫血可能会在月经失血等因素下加重,需要综合考虑女性的月经情况等因素对贫血程度的评估,同时女性的铁代谢等可能受生理周期影响,在评估贫血原因时需考虑这些因素。
有白血病病史者:既往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出现红细胞计数减低时,要考虑是否为疾病复发导致骨髓造血受抑制,还是治疗相关的骨髓抑制未恢复等情况,同时要注意女性有白血病病史者的特殊生理状况对贫血评估的影响。
血红蛋白: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短期内血红蛋白可迅速下降。
儿童:儿童白血病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会影响儿童的氧气运输等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活动耐力等,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需要更积极地纠正贫血,根据血红蛋白水平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
女性:女性白血病患者血红蛋白降低除了影响全身组织器官供氧外,还可能在月经期间加重贫血症状,需要关注女性患者的月经出血量等情况,在治疗贫血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有白血病病史者:既往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要排查疾病复发、治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女性有白血病病史者在评估时需结合其生理特点全面分析。
三、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常减低。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就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易导致出血倾向。
儿童:儿童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时,由于儿童的凝血功能相对较弱,且活动较为活跃,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如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需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外伤等。
女性:女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时,除了一般的出血风险外,月经期间的出血可能会增多,需要关注月经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出血过多等并发症。
有白血病病史者:既往有白血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减低,要考虑疾病复发、化疗后骨髓抑制未恢复、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女性有白血病病史者在评估和处理时需综合其生理因素全面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