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一般护理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体位并观察病情,饮食护理要保证营养均衡及注意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康复护理有肢体和语言康复,并发症护理要预防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脑梗塞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如无特殊禁忌,急性期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翻身时要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可使用气垫床或防压疮床垫。
儿童脑梗塞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体位,确保呼吸通畅,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头部的固定,防止头部过度晃动加重病情。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异常,如发热可能提示有感染等并发症;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也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血压过高可能加重脑出血风险,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
对于儿童脑梗塞患者,由于其生理指标与成人不同,要更频繁地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可能对脑功能产生更大影响;儿童的血压范围与成人不同,要密切关注血压波动对脑循环的影响。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等可能提示病情恶化。
二、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
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对于成人脑梗塞患者,应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可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例如,蔬菜中的菠菜、西兰花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儿童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婴幼儿可给予母乳或配方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添加辅食,辅食要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如鸡蛋羹、蔬菜泥、水果泥等。要注意避免儿童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热量摄入,防止肥胖加重病情。
2.吞咽功能护理
对于有吞咽困难的脑梗塞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质地。可将食物调成糊状,防止呛咳。进食时要缓慢,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如果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可能需要鼻饲饮食,保证营养供应。
儿童脑梗塞患者若存在吞咽困难,要特别注意喂养方式。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小勺少量多次喂养,避免在患儿哭闹时喂养,防止呛入气管。如果需要鼻饲,要严格按照鼻饲的操作规范进行,注意鼻饲液的温度、速度和量,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
三、康复护理
1.肢体康复
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成人脑梗塞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患肢的被动运动,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例如,患者可以进行握拳、伸指等简单动作。
儿童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康复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进行被动运动时,动作要轻柔,幅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儿童的关节。随着儿童的康复,逐渐引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可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语言康复
对于有语言障碍的脑梗塞患者,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成人患者可从简单的发音开始,如让患者练习发“a”“o”“e”等音,然后逐渐过渡到词语、句子的练习。可以让患者对着镜子练习口型,也可以使用语言康复训练设备辅助训练。
儿童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康复要结合儿童的语言发展阶段。对于处于语言发育阶段的儿童,要采用适合其年龄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对于低龄儿童,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方式引导其发音和说话,耐心纠正错误发音,鼓励儿童开口说话。
四、并发症护理
1.肺部感染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脑梗塞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成人患者可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进行胸部叩击,从肺底到肺尖、从外周到中央,每次叩击10-15分钟。
儿童脑梗塞患者由于呼吸道较为娇嫩,更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翻身时动作轻柔。对于有痰液的患儿,可使用吸痰器,但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泌尿系统感染护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脑梗塞患者,要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一般每周更换1-2次尿袋。成人患者要鼓励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
儿童脑梗塞患者留置导尿管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导尿管,注意保持尿管的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同时,要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鼓励患儿适当饮水,保证尿液的排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