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影响造血系统伴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包括红细胞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致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育龄女性患病巨幼细胞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或药物致DNA合成障碍致长期素食者酗酒者胃肠道吸收不良者及妊娠期女性患病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分急性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高发成人中多见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有关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人有Ph染色体特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与淋巴细胞异常克隆增殖等有关淋巴瘤分霍奇金淋巴瘤病理有R-S细胞各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及中青年多见与感染免疫缺陷等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细胞肿瘤性疾病发病年龄跨度大与感染免疫低下遗传等有关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是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致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急性型多见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与病毒感染后抗体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慢性型多见于成人女性发病率高与自身抗体介导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凡涉及造血系统病理、生理,并以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都属于血液病范畴。
常见类型
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时,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育龄女性。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铁量多,若喂养不当易缺铁;青少年挑食、节食等可致铁摄入不足;孕妇需铁量增加,若未补充足够铁剂易发病;女性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可导致铁丢失过多而引发该病。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是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时会影响细胞分裂。常见于长期素食者、酗酒者、胃肠道吸收不良者(如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叶酸和维生素B??吸收)以及妊娠期女性等。妊娠期女性对叶酸和维生素B??的需求增加,若摄入不足易患巨幼细胞贫血。
白细胞疾病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形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等亚型。儿童及青少年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高发人群,而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成人中更为多见。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接触苯等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感染等有关。例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损伤人体细胞的基因,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
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慢性髓系白血病多见于中年人,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是其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90%以上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存在Ph染色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与淋巴细胞的异常克隆增殖有关,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L):病理特征是在炎症细胞背景下找到里-施(R-S)细胞。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及中青年多见。病因可能与感染(如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EB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转化,从而引发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的淋巴细胞肿瘤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淋巴结及结外器官。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因较为复杂,与感染(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有关。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可能会导致淋巴细胞的恶变,进而引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出血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出,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发病较多。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等因素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恢复期,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慢性型多见于成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