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起始于青春期以雄激素过高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饮食高热量高脂肪及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可致发病临床表现有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表现、卵巢多囊改变、肥胖诊断用2003年鹿特丹修订标准符合至少两项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即可对育龄期女性生育及妊娠有影响青春期女性影响生长发育及心理长期有代谢综合征风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促排卵治疗。
一、定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多起始于青春期,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PCO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亲属患PCOS,个体发病风险增高,可能存在多个基因与PCOS相关,这些基因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以及雄激素的合成等过程。
(二)环境因素
1.饮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肥胖,而肥胖是PCO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内分泌代谢,促进PCOS的发生发展。
2.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也与PCOS发病相关,运动少会导致身体代谢变慢,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几率,从而影响内分泌平衡。
三、临床表现
(一)月经失调
多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可数月来一次月经,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月经稀发、闭经,少数患者表现为月经频发、月经量多等不规则子宫出血。
(二)高雄激素表现
1.多毛:常见于面部、下巴、胸部、腹部等部位出现粗硬的毛发,发生率较高,与雄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2.痤疮:多发生在面部、胸背部,伴有皮肤油腻,与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关。
3.脱发:主要是头顶的头发进行性稀少,呈雄激素性脱发表现。
(三)卵巢多囊改变
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体积增大,单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及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呈多囊样改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典型超声表现。
(四)肥胖
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肥胖,多为腹型肥胖,肥胖程度与PCOS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关,肥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
四、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2003年鹿特丹修订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项中至少2项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即可诊断:
(一)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通过月经周期监测、基础体温测定或激素测定等判断排卵情况。
(二)临床和(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
临床高雄激素表现如多毛等,生化高雄激素表现主要是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如睾酮、雄烯二酮等升高。
(三)卵巢多囊改变
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一)育龄期女性
1.生育方面:PCOS患者由于排卵障碍,受孕几率降低,容易出现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要进行促排卵治疗等干预措施来帮助受孕,但促排卵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因为PCOS患者促排卵时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风险可能增加。
2.妊娠相关:PCOS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正常女性,孕期需要加强血糖、血压等监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
(二)青春期女性
1.生长发育:可能影响身高增长,因为月经失调、雄激素水平升高等可能干扰正常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导致青春期生长速度减慢,最终成年身高可能低于正常女性。
2.心理影响:由于月经不调、多毛、痤疮等外貌改变,可能导致青春期女性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给予心理支持。
(三)长期健康影响
1.代谢综合征:PCOS患者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紊乱情况。需要长期关注代谢指标,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控制、运动等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六、治疗原则
(一)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所有PCOS患者,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加强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如果存在肥胖),部分患者体重下降5%-10%就可能改善月经周期和排卵情况。
(二)调节月经周期
对于月经失调的患者,可使用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来调节月经周期,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轴,调节激素水平,使月经周期规律。
(三)降低雄激素水平
对于有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表现的患者,可使用螺内酯等药物拮抗雄激素作用,减少毛发生成,改善痤疮等症状。
(四)促排卵治疗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和调节月经周期基础上,可使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促进排卵,但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以提高受孕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