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疾病影响、长期张口呼吸和全身因素如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全身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局部鼻咽部不适、分泌物增多及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的头痛乏力低热等诊断需详细问病史、鼻咽部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要增强体质、注意鼻腔卫生、避免刺激因素。
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一、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急性鼻咽炎若未得到彻底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鼻咽炎,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引发慢性鼻咽炎,且儿童鼻腔、鼻咽部解剖结构相对狭窄,炎症更易滞留。
鼻腔鼻窦疾病影响:如慢性鼻窦炎,鼻窦的脓性分泌物可长期刺激鼻咽部黏膜,导致慢性鼻咽炎;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的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等也可累及鼻咽部,引发慢性炎症,不同年龄人群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过敏性鼻炎进而影响鼻咽部。
长期张口呼吸:例如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因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导致长期张口呼吸,空气直接进入咽部,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润等作用,干燥的空气刺激鼻咽部黏膜,易引发慢性鼻咽炎,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是导致儿童长期张口呼吸的常见原因之一。
2.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如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鼻咽部黏膜抵抗力下降,易患慢性鼻咽炎,儿童若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增加患病风险;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也可能存在营养吸收障碍等情况,导致维生素缺乏引发慢性鼻咽炎。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机体代谢降低,鼻咽部黏膜容易出现水肿等炎症改变,不同年龄段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情况不同,成人及老年人相对较多见,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对较少,但也有报道。
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鼻咽部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慢性炎症,老年人患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儿童则较少见此类全身慢性疾病,但也有因先天性疾病等导致抵抗力下降引发慢性鼻咽炎的情况。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咽部不适:患者常感觉鼻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不适,但会表现出频繁清嗓、咳嗽等症状,以缓解鼻咽部的异物感;成年人则可明确描述鼻咽部的各种不适感觉。
分泌物增多:常有黏稠的分泌物附着于鼻咽部,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早晨起床时可能会咳出少量黏痰,儿童由于咳嗽反射相对较弱,可能更易出现分泌物在咽部蓄积的情况,导致咽部不适加重。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出现头痛、乏力、低热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的全身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疾病史、全身慢性疾病史等,儿童要询问家长关于患儿的呼吸情况、饮食情况等,以帮助判断可能的病因。
2.鼻咽部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观察鼻咽部黏膜情况,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分泌物附着等表现。
间接鼻咽镜检查:能更清晰地看到鼻咽部全貌,发现黏膜的细微病变,如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对于儿童进行间接鼻咽镜检查时,需要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抵抗。
3.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鼻咽部CT等检查,以排除鼻咽部的其他占位性病变等情况,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合理掌握检查指征。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局部治疗: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液清洁鼻咽部;对于鼻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采用物理治疗,以免对鼻咽部黏膜造成过度损伤;成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局部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若存在全身慢性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儿童使用提高免疫力药物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
2.预防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氧运动等;老年人则可进行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
注意鼻腔卫生: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如正确擤鼻,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鼻咽部;儿童由于擤鼻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为常见,家长要教导儿童正确的擤鼻方法。
避免刺激因素: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戒烟限酒,减少对鼻咽部黏膜的刺激,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避免这些刺激因素,儿童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