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接触过敏原、免疫等因素相关,有典型及伴随症状、体征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应对,对生活质量有影响且可引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一、过敏性鼻炎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在鼻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导致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从而引起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相对较多,发病概率较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过敏原环境中,如家中饲养宠物、居住环境潮湿易滋生霉菌等,会增加发病风险;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使得其更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
二、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流出;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
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这是由于鼻黏膜水肿、鼻塞导致气味分子不能正常到达嗅区所致。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不会表达,更多表现为揉鼻、打喷嚏等动作;成年人则能较清晰表述上述症状。
2.体征表现: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湿润,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三、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如是否在接触特定过敏原后发作,症状与季节的关系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家族过敏史等情况。
2.体格检查: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将常见过敏原滴在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可出现皮肤风团和红晕反应,是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之一。但对于儿童,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选择合适的过敏原进行测试。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相比皮肤点刺试验,受药物干扰较小,但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症状。
四、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与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内环境: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床垫、枕头等;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可佩戴口罩。不同年龄人群在避免接触过敏原方面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家长需更关注其居住环境的过敏原控制;成年人则需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注意规避过敏原。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安全性。
抗组胺药:包括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但某些抗组胺药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等需注意药物对其工作的影响。
3.免疫治疗
皮下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该治疗需要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儿童进行免疫治疗时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舌下免疫治疗:将过敏原提取物滴于舌下,使机体逐渐产生免疫耐受。相对皮下免疫治疗,其依从性可能更好,但同样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评估。
五、过敏性鼻炎对健康的影响
1.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因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儿童)或工作效率(成年人)。长期的过敏症状还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可能对其心理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2.并发症影响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鼻黏膜与下呼吸道黏膜相延续,鼻黏膜的炎症可蔓延至下呼吸道,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哮喘发作。儿童患者如果过敏性鼻炎控制不佳,更容易并发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鼻窦炎:鼻黏膜炎症累及鼻窦,可引起鼻窦炎,出现鼻塞加重、脓涕增多、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分泌性中耳炎:鼻黏膜水肿可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对儿童的听力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