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釉质龋牙齿表面釉质脱矿微观见羟磷灰石晶体溶解无明显临床症状外观白垩色斑块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龋损达釉质深层龋洞形成脱矿范围扩大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浅龋累及牙本质浅层肉眼见明显龋洞牙本质脱矿患者有轻微刺激敏感症状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中龋累及牙本质中层龋洞更大脱矿范围扩大细菌侵入患者敏感症状加重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深龋累及牙本质深层龋洞深接近牙髓脱矿严重细菌近牙髓患者敏感症状更剧烈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残冠残根阶段龋病晚期牙齿大部分组织破坏牙髓多坏死根尖可能炎症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病理表现:牙齿表面的釉质出现脱矿,微观上可见釉质的羟磷灰石晶体溶解,此时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观上可能仅见白垩色斑块,这是因为脱矿导致釉质的透明度改变。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若口腔卫生不佳,易发生初期釉质龋,比如幼儿若长期含着奶瓶睡觉,奶嘴处的牙齿更易出现初期釉质龋相关改变。
生活方式: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会增加初期釉质龋的发生风险,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的这种不良生活方式都不利于牙齿健康。
病史影响:若有过牙齿发育不良等病史,牙齿本身的抗龋能力较弱,更易进入初期釉质龋阶段。
龋损达到釉质深层
病理表现:龋损进一步发展,到达釉质深层,龋洞开始形成,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龋损区与正常釉质的界限更加明显,脱矿范围扩大,可能会有一些细菌侵入到釉质深层区域。
年龄因素:儿童此时若龋病未得到控制,龋损发展较快,因为儿童的牙齿矿化程度相对较低,且饮食中若含糖量高,龋病进展会加速。
生活方式:持续的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会让龋损持续向深层发展,比如儿童喜欢吃甜食且饭后不及时清洁口腔,会促使龋损在釉质深层快速进展。
病史影响:有前期龋病发展病史的个体,此阶段龋损发展可能更迅速,因为牙齿的局部环境已经被破坏,利于龋病进一步发展。
浅龋(累及牙本质浅层)
病理表现:龋损已累及牙本质浅层,肉眼可见较明显的龋洞,牙本质开始出现脱矿,患者可能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有敏感症状,但一般较轻微。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由于饮食等因素,若不注意口腔保健,更易较快发展到浅龋阶段,且儿童对龋病相关刺激的敏感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持续存在会加重浅龋的发展,比如成人若吸烟且口腔卫生差,也会使龋损累及牙本质浅层。
病史影响:有前期龋病相关病史的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下降,浅龋阶段可能更快到来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中龋(累及牙本质中层)
病理表现:龋损到达牙本质中层,龋洞较浅龋时更大,牙本质的脱矿范围进一步扩大,细菌向牙本质深层侵入,患者对刺激的敏感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明显的冷、热、酸、甜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年龄因素:儿童在中龋阶段可能因牙齿敏感而影响进食,比如儿童不敢用患侧牙齿咀嚼,影响营养摄入;成人中龋也会因疼痛影响正常的饮食和生活。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持续会让中龋症状加重,如成人长期喝碳酸饮料且不注意口腔清洁,会加速中龋的发展。
病史影响:有前期龋病发展病史的患者,中龋阶段的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牙齿的龋病进程已经影响到牙本质中层,牙齿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更明显。
深龋(累及牙本质深层)
病理表现:龋损累及牙本质深层,龋洞较深,接近牙髓,牙本质脱矿严重,细菌非常接近牙髓组织,患者对刺激的敏感症状更剧烈,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且可能出现食物嵌塞时的疼痛。
年龄因素:儿童深龋时,由于牙髓活力相对旺盛,可能症状表现相对特殊,且深龋对儿童牙齿发育和牙髓健康影响较大;成人深龋则会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疼痛会干扰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深龋情况恶化,比如成人长期口腔卫生差且有频繁的酸甜饮食刺激,会加重深龋程度。
病史影响:有前期较严重龋病病史的患者,深龋阶段牙髓受影响的风险更高,因为龋损接近牙髓,病史中的龋病进程已使牙齿局部环境不利于牙髓健康。
残冠残根阶段(龋病晚期)
病理表现:龋病进一步发展,牙齿大部分组织破坏,形成残冠或残根,牙髓多已坏死,根尖可能出现炎症,如根尖周炎等,牙齿的形态和功能严重受损。
年龄因素:儿童若龋病发展到残冠残根阶段,会严重影响牙齿的替换和颌骨发育;成人残冠残根可能导致咀嚼功能丧失,还可能引起全身感染等问题,因为根尖炎症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健康。
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龋病未得到控制,最终发展到残冠残根阶段,比如成人长期不治疗龋病,使龋病持续进展。
病史影响:有长期龋病未治疗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展到残冠残根阶段,牙齿的破坏程度严重,病史中的龋病发展过程是导致此阶段的关键因素,且病史中未及时干预使龋病不断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