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是常见妇科症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有不同相关因素,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别,治疗中要考虑患者心理状态。
原发性闭经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原发性闭经,如特纳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O,除了闭经外,还伴有身材矮小、蹼颈、肘外翻等第二性征发育异常表现,这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影响了性腺的正常发育。
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比如处女膜闭锁,由于处女膜无孔,月经血无法排出,青春期后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而无月经来潮;阴道闭锁也会导致类似情况,这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生殖器官分化异常所致。
继发性闭经相关因素
下丘脑性闭经:是最常见的一类闭经,多由精神应激、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运动性闭经、药物等因素引起。精神应激如突然的精神打击、过度紧张等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闭经;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时,机体脂肪减少,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引起闭经;长期剧烈运动也会干扰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闭经;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避孕药等也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发闭经。
垂体性闭经:主要病变在垂体,如垂体肿瘤,可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导致闭经;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垂体功能减退,出现闭经、无乳、毛发脱落等一系列症状;垂体炎症等也可引起垂体性闭经。
卵巢性闭经:是由于卵巢本身病变引起的闭经,如卵巢早衰,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闭经、潮热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促性腺激素升高,雌激素降低;卵巢功能性肿瘤,如睾丸母细胞瘤等,可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多毛、肥胖、不孕等,是由于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影响了卵巢的正常排卵和激素分泌。
子宫性闭经:是由于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闭经,如Asherman综合征,多因人工流产刮宫过度或产后、流产后出血刮宫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而闭经;子宫内膜炎、子宫切除后或宫腔放射治疗后等也可引起子宫性闭经。
闭经的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既往史(如是否有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史等)、精神心理状态、体重变化等。例如,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要了解最近是否有重大精神刺激事件、是否有减肥节食经历、是否服用过特殊药物等。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全身检查要注意患者的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分布等);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等。
辅助检查
激素测定:包括性激素六项(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通过测定这些激素水平可以了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状态。例如,垂体性闭经患者可能出现促性腺激素降低,卵巢早衰患者促性腺激素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等。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了解有无子宫畸形、卵巢肿瘤等情况。比如,对于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超声可发现卵巢呈多囊样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怀疑垂体肿瘤等垂体病变的患者,MRI有助于发现垂体微腺瘤等病变。
闭经的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下丘脑性闭经:如果是精神应激引起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精神压力;对于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引起的,需要调整饮食,恢复正常体重;运动性闭经则要适当减少运动量;药物引起的闭经,一般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月经。
垂体性闭经:垂体肿瘤引起的闭经,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大小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肿瘤、放疗等;席汉综合征则需要补充相应的激素,如补充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同时补充雌激素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卵巢性闭经:卵巢早衰患者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则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同时可使用药物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等,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还可进行促排卵治疗。
子宫性闭经:Asherman综合征患者可通过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防止再次粘连,并给予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子宫性闭经,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炎等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也有所不同。青少年患者的闭经需要谨慎评估,避免过度使用激素治疗,优先考虑生活方式的调整;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需兼顾生育需求;围绝经期的闭经如果是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可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闭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