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伴疼痛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非手术治疗有观察等待和药物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部分生理性囊肿,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炎症或疼痛;手术治疗有明确指征,指征包括囊肿较大、怀疑恶性等,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生育需求等选择;特殊人群如育龄女性、儿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多因素选择合适评估和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保障健康。
一、卵巢囊肿伴疼痛的评估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因为卵巢囊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因素相关,月经紊乱可能提示内分泌失调与囊肿存在关联。对于育龄女性,还要询问生育史,如是否有不孕情况等。
了解疼痛的具体情况,包括疼痛开始的时间、疼痛的部位(是单侧还是双侧下腹部)、疼痛的性质(是隐痛、胀痛还是绞痛等)、疼痛的程度(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进行初步评估)以及疼痛是否与月经周期相关等。
2.体格检查
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情况,然后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和附件的情况,触摸卵巢囊肿的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同时要注意腹部的触诊,了解是否有腹肌紧张等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体格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年轻女性卵巢囊肿伴疼痛需警惕生理性囊肿可能,而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则要更关注囊肿的良恶性情况。
二、卵巢囊肿伴疼痛的非手术治疗
1.观察等待
对于一些生理性卵巢囊肿,如黄体囊肿等,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出现,若囊肿较小且患者疼痛较轻,可考虑观察等待,一般在1-2个月经周期后复查超声,观察囊肿是否自行消退。例如,黄体囊肿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可缩小或消失,此时疼痛也可能随之缓解。
观察期间要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发生扭转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年轻女性观察时要注意其生活方式对内分泌的影响,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围绝经期女性则要关注其情绪变化对内分泌的影响,适当进行心理调适。
2.药物治疗
对于因炎症引起的卵巢囊肿伴疼痛,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炎药物。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特殊人群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于妊娠期女性,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抗炎药物;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炎药物剂型等。
若疼痛较明显,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症状。但要注意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特别谨慎使用。例如,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黏膜损伤,需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
三、卵巢囊肿伴疼痛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卵巢囊肿直径较大(一般认为直径>5cm),且持续存在超过2-3个月经周期,有发生扭转、破裂等并发症风险时,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卵巢囊肿直径超过5cm,观察一段时间后无缩小趋势,此时手术切除可避免囊肿发生扭转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囊肿性质不明,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情况,无论囊肿大小,都应尽早手术。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指征略有差异,年轻女性若囊肿考虑为良性但有手术指征,可在充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风险和预后后进行手术;而对于绝经后女性,即使囊肿较小,若怀疑恶性可能,也应积极手术。
2.手术方式
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多采用卵巢囊肿剥除术,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例如,患者为育龄女性,有生育计划,卵巢囊肿为良性,可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卵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可能。
对于无生育需求或年龄较大(如接近绝经或已绝经)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但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患有卵巢囊肿伴疼痛时,要特别关注生育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例如,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时要尽量减少对卵巢正常组织的破坏,以提高术后受孕的机会。同时,术后要指导患者合理备孕,监测排卵等情况。
2.儿童患者
儿童卵巢囊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卵巢囊肿伴疼痛,要高度重视。儿童患者的囊肿多需考虑生理性或良性肿瘤可能,但也不能忽视恶性的情况。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如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手段。治疗上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式,避免过度治疗。
3.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卵巢囊肿伴疼痛时,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在评估和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囊肿良恶性的排查。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后要关注其内分泌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更年期相关症状,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激素补充等对症支持治疗。
总之,对于患有卵巢囊肿伴疼痛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囊肿性质、疼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评估和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