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表现,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颈部等部位质地韧表面光滑早期无疼痛压痛可活动后期融合增大活动度变差儿童及青少年需警惕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辐射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易发病)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无明显局部症状压迫周围组织可致咳嗽呼吸困难等长期吸烟中老年人需重视);全身症状有发热(类型多样可为低热不规则热或高热可呈周期性儿童更频繁易高热惊厥生活方式不健康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需注意)、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大量出汗可影响老年睡眠质量和营养状况需加强护理)、消瘦(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与肿瘤消耗和食欲减退有关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需关注营养摄入);结外器官受累症状有消化系统受累(累及胃肠道可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部肿块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需警惕老年人诊断复杂)、皮肤受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儿童需避免搔抓经常接触过敏原或有皮肤疾病病史者需注意)、肺部受累(累及肺部可致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长期吸烟中老年人需警惕儿童进展较快需及时就医)。
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一)浅表淋巴结肿大
身体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是淋巴瘤常见的首发症状部位,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以颈部为例,患者可能会发现颈部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通常质地较韧,表面光滑,早期一般无疼痛和压痛,可活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会逐渐融合、增大,活动度变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及青少年颈部淋巴结肿大需尤其警惕淋巴瘤可能,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也更容易出现淋巴结异常肿大。
(二)纵隔淋巴结肿大
纵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但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表现,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人来说,纵隔淋巴结肿大更需引起重视,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增加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病几率。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类型多样,可为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可为不规则发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发热可能呈周期性,即发热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淋巴瘤患者发热可能相对更频繁,且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会降低免疫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热时要警惕淋巴瘤等继发疾病的可能。
(二)盗汗
患者夜间或入睡后容易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即盗汗。盗汗可能导致患者晨起时发现衣物、被褥被汗水浸湿。对于老年淋巴瘤患者,盗汗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和身体的营养状况,因为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老年人群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盗汗带来的影响可能更明显,需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三)消瘦
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的情况,一般在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消瘦与肿瘤细胞消耗机体能量、患者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淋巴瘤患者,消瘦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重不增反降会对身高、智力等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关注其营养摄入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三、结外器官受累症状
(一)消化系统受累
淋巴瘤累及胃肠道时,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部肿块等症状。以胃部受累为例,患者可能会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对于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经常暴饮暴食、食用过多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消化系统受累出现相关症状时更要警惕淋巴瘤可能。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诊断相对复杂,需要详细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皮肤受累
部分淋巴瘤患者会出现皮肤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等。皮肤瘙痒可能较为顽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者皮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出现皮疹等皮肤受累症状时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过敏原的人群,皮肤受累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有皮肤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皮肤新的异常表现时要考虑淋巴瘤等其他疾病的可能。
(三)肺部受累
淋巴瘤累及肺部时,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肺部受累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警惕淋巴瘤合并肺部病变的可能,因为吸烟对肺部的损害本身就较大,再加上淋巴瘤的影响,病情可能较为复杂。儿童肺部受累时,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会进展较快,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