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手术包括术前准备如评估患者病史、体格、实验室情况并做鼻腔和心理准备,手术方式有下鼻甲部分切除、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后要护理鼻腔、观察症状并指导饮食生活,还需预防鼻腔粘连、出血、干燥等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病史采集:需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鼻部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例如,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需在术前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若有药物过敏史,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考虑因素不同,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对手术的影响;成年患者则要考虑其生活方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如是否吸烟,吸烟会影响鼻腔黏膜的血运,不利于术后恢复,需劝患者术前戒烟一段时间。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鼻部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等,以明确鼻甲肥大的程度、范围等。同时要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整体健康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如血常规可判断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需提前处理。
2.术前准备工作
鼻腔准备:术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清洁鼻腔,减少鼻腔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一般术前1-2天开始进行鼻腔冲洗,每天可冲洗2-3次。
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的过程、目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沟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手术相关情况,消除其恐惧心理。
二、手术方式
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手术原理:通过切除部分肥大的下鼻甲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鼻腔通气。
手术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用鼻镜撑开鼻腔,暴露下鼻甲,使用鼻甲剪等器械切除部分肥大的下鼻甲黏膜及骨质。切除的范围要适度,一般根据鼻甲肥大的程度来确定,要避免切除过多导致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2.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手术原理: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能量,使肥大的鼻甲组织产生蛋白凝固、组织消融,从而达到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的目的。
手术操作:患者体位同前,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将等离子刀头插入鼻腔,对准肥大的鼻甲组织进行消融治疗。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因为其热损伤范围较窄,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确控制能量的输出,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
3.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
手术原理:在黏膜下切除部分鼻甲组织,保留黏膜表面的完整性,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操作: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鼻甲黏膜上做切口,然后将黏膜下的部分鼻甲组织切除,再将黏膜复位。这种手术方式对于鼻腔黏膜的保护相对较好,术后鼻腔的生理功能恢复相对更有利。
三、术后处理
1.鼻腔护理
鼻腔填塞物处理:若术中进行了鼻腔填塞,一般会在术后1-2天根据情况取出填塞物。取出填塞物后要注意观察鼻腔出血情况等。
鼻腔冲洗:术后可继续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一般术后2-3天开始进行,每天冲洗1-2次,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血痂等,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
2.症状观察与处理
疼痛处理: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可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疼痛情况,可采用安抚等非药物方式为主,必要时使用儿童适用的止痛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鼻腔有无出血情况,若有少量渗血可进行局部压迫等处理,若出血较多则需及时进行处理,如再次填塞等。
3.饮食与生活方式指导
饮食:术后饮食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摄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的供给。
生活方式: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擤鼻等动作,防止鼻腔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减少对鼻腔的刺激。
四、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1.鼻腔粘连
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中切除组织过多、术后鼻腔炎症反应等有关。
预防措施:手术中要适度切除组织,避免切除过多;术后要积极进行鼻腔冲洗等处理,减少鼻腔内的炎症反应,促进鼻腔黏膜的修复,防止粘连的发生。
2.出血
发生原因: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患者用力擤鼻等有关。
预防措施:术中要仔细止血,确保没有明显的出血点;术后要向患者详细说明避免用力擤鼻等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的护理方法。
3.鼻腔干燥
发生原因:术后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导致鼻腔干燥。
预防措施:可使用鼻腔润滑剂等保持鼻腔湿润,如术后可适当使用薄荷油滴鼻液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等,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适用的鼻腔润滑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