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症状因部位范围而异,有一般症状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障碍等;急性期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取栓)、神经保护治疗;恢复期有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各有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与护理并考虑特殊因素。
脑梗塞的症状因梗塞部位和范围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一般症状: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起病较缓慢,常见有头痛、头晕等前驱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可出现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严重者可完全不能活动;也可能出现口角歪斜,表现为一侧口角下垂、流口水等;还可能有四肢瘫等情况,若影响到脑干等部位,可导致四肢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感觉障碍:患者可出现偏身感觉减退,即一侧身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部分患者还可能有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等。
语言障碍:如果梗塞部位在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准确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混乱,不能理解他人语言)、混合性失语(既不能准确表达,也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呛咳、吞咽费力,严重时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这是因为支配吞咽动作的神经受损,影响了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运动。
认知障碍: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能力下降等,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或梗塞部位涉及脑叶等影响认知功能区域时。
脑梗塞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如监测血压、呼吸、体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吸氧甚至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等,需在发病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静脉应用,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灌注,改善预后,但有一定的出血风险等禁忌证需要严格把握。
动脉溶栓及取栓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可在脑血管造影下进行动脉溶栓,或者采用机械取栓等方法,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血管再通,尤其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塞,能显著改善预后,但对时间窗等要求更严格,需要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医院开展。
神经保护治疗:可使用依达拉奉等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如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等;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由专业康复师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吞咽功能评估后进行相应的训练,如吞咽肌群的训练、摄食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二级预防: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需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等情况可能要求更严格);高血脂患者可使用他汀类药物等调脂稳定斑块;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综合管理;戒烟限酒,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同时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预防再次脑梗塞发作,但对于有出血倾向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需根据个体情况权衡利弊。
特殊人群脑梗塞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脑梗塞后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注意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强度。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叠加等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脑梗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脑梗塞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选择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康复治疗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注重保护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状态,同时要积极寻找并治疗原发病因。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脑梗塞较为罕见,但处理起来较为复杂。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如溶栓、取栓等治疗措施要权衡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例如静脉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在妊娠期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要评估收益和风险,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产科监护措施等。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于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例如使用经肝肾功能代谢的药物时,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减量或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