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与变态反应等有关,有皮疹多形性等特点,内部因素含过敏体质等,外部因素有接触过敏原及环境等,急性期等有不同表现,靠病史等诊断,按病情分期用药;皮炎是皮肤炎症性疾患泛称,分多种,接触性皮炎因接触特定物质,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等有关,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各有不同表现,接触性皮炎等靠接触史等诊断,治疗原则各异,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范畴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皮疹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冬季常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一个泛称,并非一独立疾病,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通常可分为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有明确的接触史;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面、胸背等部位,可能与皮脂腺分泌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表面与寄生菌相互作用有关;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二、病因差异
湿疹:内部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过敏体质,这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子女患湿疹的概率可能增加;外部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鱼虾、海鲜等)、化学物质(化妆品、肥皂等),还有环境因素如干燥的空气、炎热或寒冷的天气等都可能诱发湿疹。
皮炎:接触性皮炎明确是接触了特定的外界物质引起,例如接触油漆、某些金属饰品等;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精神因素、饮食习惯(高糖、高脂肪饮食)等可能加重病情;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精神因素关系密切,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或者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
三、临床表现区别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有少量鳞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如面部、手部、四肢、躯干等,对称分布。
皮炎: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大疱,疱破后呈糜烂面;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有典型的表现,如头皮部位可有灰白色糠秕样鳞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时头发可稀疏;面部脂溢性皮炎表现为面部中央弥漫性红斑、丘疹、油腻性鳞屑;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初期为局部瘙痒,搔抓后出现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片,皮肤纹理加深,皮嵴隆起,呈现苔藓样变。
四、诊断与鉴别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一般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进行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而湿疹多对称分布,皮疹多形性;神经性皮炎有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等表现。
皮炎:接触性皮炎通过接触史和典型皮疹表现不难诊断;脂溢性皮炎根据好发部位、典型皮损表现及显微镜下可见马拉色菌等可诊断;神经性皮炎根据阵发性剧痒、苔藓样变等特点诊断,需与慢性湿疹等鉴别,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皮疹更倾向多形性,有渗出倾向等。
五、治疗原则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般根据病情分期选择治疗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刺激,对于过敏体质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皮炎:接触性皮炎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相应治疗,轻者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脂溢性皮炎一般采用去脂、消炎、杀菌、止痒的原则治疗,可外用含抗真菌成分的糖皮质激素制剂等,同时要调整生活作息,清淡饮食;神经性皮炎治疗主要是止痒,避免搔抓,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也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等。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湿疹或皮炎时,由于儿童皮肤薄嫩,在治疗时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时间大面积外用,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孕妇患湿疹或皮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老年人患湿疹或皮炎时,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出现干燥等情况,治疗时要注意保湿,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湿疹或皮炎的恢复,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