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需保持病房适宜环境并定期通风,根据病情选合适体位且定时翻身;病情观察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饮食护理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等原则并评估吞咽功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包括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康复护理包含早期康复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
一、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0%~60%。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其身体的舒适,减少不适反应。儿童脑梗塞患者则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安全,避免碰撞等意外发生。
定期通风换气,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患者提供清新的空气。
2.体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体位。如无禁忌,急性期患者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偏瘫患者,应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上肢肩关节外展约50°,前屈约30°,肘关节微屈,腕关节背伸约30°~40°,手指轻度屈曲;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略屈曲,足背与小腿保持90°,防止足下垂。儿童患者的体位摆放需考虑其骨骼、关节的发育特点,避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1次,防止压疮发生。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粗暴动作,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更要注意,防止骨折等意外。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脑梗塞患者可能因脑水肿等出现体温异常,如低热或中度发热;脉搏、呼吸的变化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血压的波动需密切关注,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脑灌注。对于儿童脑梗塞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更为敏感,要准确记录其数值变化。
每15~30分钟监测1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2.神经系统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嗜睡、昏睡、昏迷等程度的变化。同时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若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可能有脑疝形成,需立即报告医生。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的基础,观察意识状态时要注意与患者平时的基础状态对比;儿童患者则要通过其对刺激的反应等判断意识情况。
观察肢体活动情况,如偏瘫程度有无加重或减轻,有无新的肢体感觉异常等。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原则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对于脑梗塞患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要限制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对于能自行进食的患者,要鼓励其缓慢进食,防止呛咳;对于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需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速度和量,一般温度保持在38~40℃,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鼻饲量200~300ml,每日4~6次。儿童患者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婴儿脑梗塞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营养配方奶等。
2.吞咽功能评估与护理
入院时要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要先进行吞咽训练或选择合适的进食方式。如洼田饮水试验等,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经口进食或鼻饲。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要专人守护,防止误吸。
四、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压疮预防及护理
除了定时翻身外,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衣物。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床、减压贴等。如患者已经出现压疮,要根据压疮的分期进行相应护理,Ⅰ期压疮可加强翻身等护理;Ⅱ期压疮要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等。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一旦发生压疮,护理时要特别注意使用温和的护理产品。
2.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昏迷、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误吸,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呼吸道功能有所减退,更要加强肺部护理;儿童患者要注意吸痰的负压不宜过大,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
3.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被动活动患肢等。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气压治疗仪等。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变化等,一旦发现深静脉血栓迹象,要立即报告医生,避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预防要注意避免过度约束肢体等,可适当进行轻柔的肢体活动。
五、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运动从大关节开始,如肩关节、髋关节等,活动范围要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牵拉。主动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如鼓励偏瘫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抓握、伸展等动作。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功能的正常发育。
每天训练3~4次,每次15~30分钟,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
2.语言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词汇理解训练、语句表达训练等。从简单的单字发音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如让患者反复练习“啊”“哦”等发音,然后进行简单词汇的复述等。儿童患者的语言康复要结合其语言发育阶段,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