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如化学、物理、病毒因素;临床表现有贫血、发热、出血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护理要点包含一般护理中休息活动与饮食护理、预防感染护理中环境清洁等、出血护理中观察出血及预防等、化疗护理中药物反应观察与静脉保护等。
一、白血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患者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如唐氏综合征患儿在儿童期患白血病的概率比正常儿童高10-30倍,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异常传递增加了白血病发生的风险。
2.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等化学物质可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在含有苯的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如橡胶厂工人等,苯进入人体后可损害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染色体畸变,进而引发白血病。
物理因素: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辐射能使骨髓细胞发生突变和染色体断裂。
病毒因素:某些RNA病毒可引起动物的白血病,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干扰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控机制。
二、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贫血
儿童: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成人:也会有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表现,但相对儿童来说,症状出现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
2.发热
原因:多数患者有发热症状,可低热也可高热,低热可能是白血病本身引起的肿瘤性发热,高热多是继发感染导致,感染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等。
不同人群: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的机会可能更多,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老年患者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
3.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儿童皮肤较薄,瘀点、瘀斑可能更易观察到,鼻出血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多为反复发生。
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颅内出血(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是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颅内出血都需要紧急处理。
4.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脾可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儿童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可能相对更易被家长发现,肝脾肿大也可能影响儿童的腹部外观和消化功能。
骨骼和关节疼痛:儿童患者较为常见,表现为骨骼疼痛、关节疼痛,可累及长骨、胸骨等,有时可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需要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儿童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一旦发生,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影响较大。
三、白血病的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儿童患者需要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活动,如病情稳定的儿童患者可进行一些轻度的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出血等意外。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来支持身体的恢复和治疗,应鼓励儿童多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饮食应温凉、细软,避免食用过硬、过烫、刺激性食物。
2.预防感染的护理
环境清洁: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地面清洁。儿童病房的清洁要更加频繁,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滋生。
口腔护理: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儿童患者由于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家长协助进行口腔护理,选择儿童专用的口腔护理产品,防止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避免皮肤破损。儿童皮肤娇嫩,要注意洗澡时的水温适宜,避免擦伤皮肤,对于有瘀点、瘀斑的皮肤要加强保护,防止继发感染。
保护性隔离:对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如住单人病房、限制探视等。儿童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时,要注意心理安抚,避免患儿产生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
3.出血的护理
观察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儿童患者的出血点观察要更加细致,及时发现出血变化。
出血预防:避免患者受到外伤,儿童患者活泼好动,要防止其碰撞、摔倒等,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对于有鼻出血倾向的患者,可用棉球填塞鼻腔止血,动作要轻柔。
输血护理:当患者出现严重贫血或出血时需要输血,儿童患者输血时要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如发热、皮疹等,严格按照儿科输血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输血安全。
4.化疗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化疗药物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等。儿童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要更加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于胃肠道反应严重的儿童患者,可在化疗前后适当给予止吐药物,并调整饮食。
静脉保护:化疗药物多为刺激性药物,要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物外渗。儿童患者的静脉较细,选择静脉时要更加谨慎,一旦发生药物外渗,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使用解毒药物等。



